多元劇目展現大灣區文化魅力
粵港澳戲劇節澳主場今揭幕
【本報記者廣州廿七日電】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公佈,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澳門文化局、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廣東省文聯主辦的“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劇文化節”,日前以音樂劇《雄獅少年》率先在廣州會場拉開序幕,而主會場澳門的演出於廿八日揭幕。
本屆戲劇文化節首次引入多部港澳本土優秀劇目,邀約多部合作劇目亮相,深度展現大灣區以及兩岸戲劇文化的獨特魅力,呈現大灣區“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質,助力大灣區文化協同發展。
澳主題“文化轉譯”
澳門作為主會場,將以“文化轉譯”為主題,呈現國際藝術合作特色。中法共創舞台劇《海底兩萬里》作為二○二五香港藝術節委約作品,由曾榮獲法國莫里哀戲劇獎的法蘭西喜劇院導演克里斯蒂安 · 艾克執導,融合黑光偶技術打造神奇的海底奇觀。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和故宮博物院共同出品的歌舞劇《貓神在故宮》,則以貓的視角串聯故宮文物活化敘事,形成歷史記憶的童趣表達;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攜手中國台灣影視劇、舞台劇演員王耀慶打造口碑力作《低音大提琴》,用低音提琴演繹職場困局、剖白中年人的存在焦慮。
曉角演《大橋道理》
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全球首演話劇《大橋道理》,將俄羅斯經典劇作巧妙本土化,以澳氹跨海大橋為背景刻劃社會變遷與時代印記,體現澳門建設者的堅韌及為夢想奮鬥的精神。
香港會場方面,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三部經典越劇作品將於四月上演,凸顯文化傳承的當代意義。《陸游與唐琬》是經典保留劇目,由著名劇作家顧錫東編劇,著名導演楊小青執導;《梁祝》將由青年演員呈現流派傳承;《五女拜壽》則展現家庭倫理與人情冷暖。
廣州會場的劇目展現大灣區文化生產的原創活力。原創音樂劇《雄獅少年》講述少年追夢的勵志故事,結合嶺南醒獅文化、舞蹈與音樂;廣州粵劇院的新編粵劇《南拳》融合嶺南武術;香港進念 · 二十面體劇團的《唔講得》,由葉童主演,探討方言存續困境;澳門霜冰雪劇團的《搗蛋托管班》透過幻想視角詮釋師生情感;而《奉天承運》則將非遺劇種與現代劇場手法融合,探索傳統戲曲的當代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