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4版:經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數字化支援服務 增額至千五
(一家之言)政策組合拳 破經濟困局
政府投放預算千九萬
中小企冀政府加碼 助晉AI時代
二月本地產品出口升9%
粵寵粵愛嘉年華 點燃牠經濟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一家之言)政策組合拳 破經濟困局

春 耕

    政策組合拳   破經濟困局

    “社區消費大獎賞”日前啟動,冀通過刺激居民於周末留澳消費,帶動社區經濟活力,助力捱過當前經濟轉型的挑戰。措施不僅有助緩解居民生活壓力,並為政府、商界爭取更多時間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

    “社區消費大獎賞”作為短期措施,聚焦穩定社會預期與提振內需,與疫情期間的惠民措施不同,核心目標鼓勵居民透過日常消費參與抽取優惠,為中小企注入消費力。從去年初試水的“周末北區消費大獎賞”,到去年下半年“全城消費大獎賞”成效可見,有效拉動消費金額,零售、餐飲商戶直接受惠,生意改善,措施值得肯定。

    疫後本澳經濟復甦不平衡,受到外圍政經因素影響,也有內部如貴賓廳萎縮致博彩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一系列結構性問題。面對內外因素的雙重夾擊,單靠一招半式的政策措施,難以扭轉當前困局,只能紓緩痛症,以時間換取空間,讓政府對症下藥、企業轉型升級,共同應對變化。

    從根本上改善本澳營商環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顯然不足以應對挑戰。須要政府從全盤佈局,打破由單一範疇獨立處理經濟前景與營商環境的思維模式;取而代之,從頂層設計出發,統籌協調各司局逐步突破現有限制,重塑全新的社區營商環境。

    困擾澳門營商環境的問題,不只是老生常談的行政程序。如社區殘破、老化等問題為人所詬病,急需美化街道更新標示,涉及行政法務範疇;又如引客入區、提振社區經濟,需要經濟財政範疇主導,但同時需要基建設施、公交配套,為旅客創設便利的步行或運輸條件。近年提倡的“演藝之都”、“體育之城”,則由社會文化範疇主導。但如要發展成產業,創造經濟效益,必然需要經財範疇及商界參與。

    從中長期看,特區政府須要創新思維,從頂層設計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外資來澳、改善經濟前景、增加居民收入為目標,推出政策組合拳、優化綜合配套,突破經濟困局。

    春  耕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