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將華數十企業機構列“實體清單”
中方:將採措施維權
【本報綜合報道】據香港中通社、環球網廿六日消息:在廿六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美國已將數十家中國實體企業和機構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出口限制名單,其中包括中國浪潮集團的六家子公司。外交部對此有何回應?中方是否會採取反制措施?
典型霸權主義行為
對此,發言人郭嘉昆表示,美方濫用實體清單等出口管制工具,以“危害美國國家安全”,“違反美國外交政策”為藉口,濫施非法單邊制裁,是典型的霸權主義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企業的合法權益、破壞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
郭嘉昆說,我們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停止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停止濫用各類制裁清單,無理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制裁涉港澳台公司
三月廿六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佈將在聯邦公報上刊發第十五號、十六號兩份行政令,將超過五十個中國科技企業和機構加入所謂“實體清單”。這一決定預計於三月廿八日生效。此舉不僅加劇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引發了關於美國真實意圖的廣泛討論:是打壓中國科創發展,還是意欲發動新一輪關稅戰?
此次制裁清單分為兩個類別,首輪清單鎖定十二家涉足超級計算與人工智能研發的實體,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寧暢信息產業等機構。其中,浪潮信息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台的六家子公司被集體列入,顯示出美方對高性能計算產業鏈的全面封堵。
第二類清單包含四十二家機構,覆蓋量子技術、先進材料及國防相關研究領域。安徽科華貿易、重慶西南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等企業因涉及“量子計算研發”和“高超音速武器研究”被納入。其中九家實體被標註,表明其關聯企業也將面臨次級制裁風險。這種“連坐式”管制手段,凸顯美國遏制策略正從單一實體向產業鏈縱深擴展。
圖遏中國科技發展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對香港中通社分析指,“實體清單”是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制定的貿易“黑名單”。被列入該名單的企業需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單獨許可才能購買受管制的技術或貨物。這一措施限制了中國企業獲取美國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渠道,從而阻礙了中國科技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正常運轉,繼而達至抑制中國科創發展的目的。
其次,此次被納入清單的企業涉及到了AI大模型開發、服務器、超級計算機以及量子技術等多個關鍵技術領域。美國試圖通過打壓這些企業來延緩中國在新興技術領域的進步速度。這不僅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直接發展,還旨在打擊中國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
世界面臨數字鐵幕
事實上,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的做法已引發多方質疑。荷蘭外貿大臣施萊納馬赫公開表示:“技術脫鈎將重創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官員指出,過度管制可能導致價值八百億美元的全球芯片市場萎縮。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近日在達沃斯論壇警告,技術民族主義正使世界面臨“數字鐵幕”風險。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以及量子信息等二十個關鍵科技領域的科研產出已佔全球總量的百分之廿七,較二○一八年提升百分之九。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加劇了美國的技術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