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RSM看本地音樂教育一鱗半爪
在剛過去的周日(二十三日)下午文化中心的第十七屆皇家優異考生音樂會(HSC),三十九位表演者施展渾身解數,表現不錯。
可喜的是,澳門在過去十幾年全球的ABRSM異軍突起,優異考生都有突出的表現。例如,澳門的優勝者就在兩年前全球ABRSM最後一場網上音樂會被安排壓軸演出,備受稱讚。這是在疫情期間不能做實體的舞台表演情況下,ABRSM
便組織好幾場全球性的網上音樂會,為各地的優勝者搭建不分地域統一要求的音樂技能考試交流平台,最後一場音樂會更是全球精英的完美畫面。澳門考生登上了這個影響力廣泛的國際平台。
筆者基本上欣賞周日音樂會的全部優勝者表演,雖說總體上不錯,但與疫情前相比,除個別之外,還是有一些距離。有一個不少人關心的問題,就是到底網上視頻考試和面對面的實體考試,水平有甚麼差別?毫無疑問,實體考試就是一個不可重來的演奏,與舞台上的演出無異,造就考生的舞台表演所需要的膽量和演奏技巧、在台上的從容、克服台上恐懼等,是考生能力綜合的表現;網上考試則可讓考生經過多次的錄影,挑選最好的交上去,當然可以理解為考生的最佳表演;但最要命的是,失去“音階”和“視唱練耳”、“視譜演奏”這三項實體考試的必考部分。要知道,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音樂訓練和修養。ABRSM之所以成為當前世界上最具權威、最多人參與的音樂技能考試,不但是她的歷史悠久、考試涵蓋全球幾乎所有角落,更重要的是對考生的全面要求,以音樂教育培養人才,以人為本,ABRSM的確是令人欽佩的。
這次的HSC還看到,樂器的種類方面有些失色,以往的眼花繚亂沒有明顯的感覺。澳門的音樂教育,尤其是樂器學習方面,還要大家一起向着學生每人一樂器的目標努力。
□清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