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4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李小琳詩書畫展隆重開幕
理大就業發展日供三千職缺
科大探昌馬石窟臨摹研究
女子書畫篆刻協呈會員佳作
新聞特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6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科大探昌馬石窟臨摹研究



嘉賓與主講者等合照


參加者了解昌馬石窟藝術

    敦煌藝術最後一塊拼圖

    科大探昌馬石窟臨摹研究

    【本報消息】“就做一千四百年沒人做過的事——昌馬石窟臨摹研究初探”講座,昨日下午三時在科技大學禮堂舉辦。中國藝文出版社副社長、昌馬石窟歷史首次復原性臨摹工作組長、昌馬石窟特約研究員劉慶楊主講,旨在讓參加者了解昌馬石窟藝術和歷史地位,以及其在當代社會新的生命力。

    講座由科大文體發展辦公室主辦,中國藝文出版社、玉門市博物館、酒泉市文物局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澳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中聯辦宣文部副處長徐東杰,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代主席鍾怡,澳門科學館董事長穆欣欣,人民日報澳門分社社長富子梅,佳士得香港中國書畫部專家、助理副總裁龔敏,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邢榮發,《蓮花時報》社長王海濤,中歐永雋公司創立人吕玲,澳門書法院院長歐耀南,以及中國藝文出版社社長劉阿平等出席。

    昌馬石窟坐落於甘肅省玉門市,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被著名媒體人胡赳赳譽為“敦煌藝術的最後一塊拼圖”。劉慶楊講述其研究發現石窟內保存有大量稀世罕見的“露齒菩薩”及“戎裝菩薩”,其歷史、藝術及研究價值極高。二○二三年起,劉慶楊自籌經費並組織海內外學者、留學生、志願者等四十餘人展開昌馬石窟研究以及歷史首次復原性臨摹工作,並將部分工作成果捐贈昌馬石窟藝術博物館收藏展陳。

    石窟罕見奇觀

    劉慶楊認為,昌馬石窟的“露齒菩薩”及“戎裝菩薩”對於敦煌壁畫藝術原有形式,有極重要的例證補充作用。昌馬石窟中功用型採光孔的設計與開鑿,對於石窟中壁畫神性的塑造有重要作用,也是中國石窟建築中罕見的奇觀。同時,社會各界志願者積極參與,為石窟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新的視角與思路。期待相關工作促進昌馬石窟藝術的研究和交流,呈現人類豐富多元的藝術和思想世界。

    講座期間播放《笑從昌馬來》紀錄短片。提問環節時,師生踴躍發問,劉慶楊就昌馬石窟壁畫臨摹與研究方法,以及志願團隊工作情況等方面與師生深入交流。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