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政策“組合拳”提振消費
【據新華社北京廿四日電】在廿三日至廿四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二○二五年年會上,財政部部長藍佛安通過一系列數據,向海內外嘉賓詳解今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發力。
用好各類政策工具
“二○二五年黨中央明確要實施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這是在去年九月廿六日一攬子增量政策基礎上,對財政政策的進一步深化提升。”藍佛安說。
今年實施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一個鮮明特點是統籌用好政府債券、財政貼息、專項資金、稅費優惠等各類政策工具,並加強與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的協同,打好政策的“組合拳”。
藍佛安介紹,在政策發力重點上,今年將聚焦高質量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經濟循環中的堵點難點,加大支持力度。同時,把握好政策節奏,對已經確定的政策能早盡早出台,讓政策實施與市場預期更加匹配,增強各方面獲得感。
談到今年財政政策的着力點,藍佛安表示,首要任務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加碼支持以舊換新
“我國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消費增長空間十分廣闊。”藍佛安說,為了將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中央財政拿出真金白銀,從供需兩側發力提振消費。
根據預算安排,今年中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一萬三千億元,比上年增加三千億元,其中,八千億元用於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五千億元用於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藍佛安介紹,今年共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三千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比上年增加一千五百億元。“資金規模比去年翻了一番,有助於直接降低消費者購物成本,並注重惠民生和促消費相結合,通過提高養老金水平、發放醫療補貼等方式,不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
支持擴大有效投資
藍佛安說,在支持擴大有效投資方面,今年財政資金量也較大,不同渠道資金統籌安排各有側重,並建立專項債券管理新機制,讓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權。同時着力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撬動更廣泛的社會投資持續增長。
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也是今年財政政策的支持重點。藍佛安表示,中央財政將強化對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持,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入,完善財政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體制機制,全力支持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人工智能+”行動。
做好隱性債務置換
對於海外關切的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藍佛安表示,將按照科學分類、精準置換的原則,進一步做好隱性債務置換工作,確保早發力早見效。同時加快推進地方融資平台市場化轉型,進一步阻斷新增隱性債務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