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6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台交流發展中心橫琴揭牌
新華文學盃全球徵集作品
澳湘聯誼總會同鄉會春茗
中山政協主席訪澳促交流
科技基金介紹資助計劃
濠江義賣嘉年華倡感恩
澳門文學節揭幕活動多元
新聞特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5日星期六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特搜

    賣慘營銷套路深

    真假信息要識分

    △不少人喜歡刷短視頻,消息指,某些自媒體短視頻成假冒偽劣產品促銷工具,應警惕“套路式”製作的短視頻,影片內當事人在鏡頭前不斷“賣慘”,如親人離世、不幸遭遇、產品滯銷等,劇情一波三折,內容真假難分,最後要求“點擊關注”,甚至變身“帶貨”。有意見指出,經濟利益的誘惑促使個人、組織和平台形成“造假到傳播,流量到變現”的“灰色產業”。

    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除視頻平台加強內容審查外,大眾亦要對該類内容持一定防範戒心,年青人應教導家中長者識別虛假信息,提防有人借此帶貨,避免善心被利用,被虛假劇情消費。

    網絡挑戰勿亂試

    安全風險須注意

    △某社交媒體再爆危險挑戰造成兒童受傷,日前美國一名七歲女童因模仿社交媒體挑戰,將矽膠玩具放入冰箱冷凍過夜後,再微波加熱,女童拿出玩具時,矽膠玩具隨即爆炸,高溫的凝膠狀黏液噴灑其臉部及胸口,導致身體被嚴重燒傷,需送往醫院接受緊急手術。

    這些並非個別事件,近年社交媒體平台一些挑戰和實驗,常常因缺乏安全提示或指導,導致參與兒童或青少年受傷,甚至死亡。為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家長和監護人應密切注意子女使用網絡的情況,以及玩具的正確玩法,並教育孩子辨識網絡內容的真實性與風險,避免盲目跟隨和模仿。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