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書香灑滿灣區
文、圖:子 凡(部分圖片由文化公所提供)
時光流逝,文化公所創辦至今一晃十年。實踐表明,澳門依託南國書香節這一平台,成功構建一座“文化引橋”,大力推動文化資源的雙向流動。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佈,“人文灣區”建設被提升至戰略高度,為兩地文化交流提供政策引領。早於二○一六年,文化公所在南國書香節首次設立澳門館,展出描繪澳門歷史脈絡的百米畫卷《鏡海歸帆圖》,成功吸引逾十萬人次參觀,這場跨越澳門關閘的文化試水,揭開粵澳兩地十年攜手書展合作序幕。
書展聯動作家互訪
從最初的書展聯動與作家互訪,到逐步設立澳門館常設展區並推出灣區聯合書單,文化公所推動粵澳以書籍為媒介,逐步消弭地理與制度的藩籬,使閱讀成為灣區人文共融的重要載體。二○一六年是重要的一年,文化公所在廣州南國書香節首次設立澳門館,以“智慧書香”為主題,佔地二百一十六平方米,展出圖書約二千種,涵蓋綜合性圖書、文學藝術、文化教育及哲學社會科學等類別,另有一千種本土文創產品和多媒體展示的圖片、影像,呈現澳門歷史風貌。展館設計靈動清麗,內涵豐富,文化公所作為承辦方力求通過書籍與文創,宣傳澳門多元風采。
二○一七年,南國書香節以“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態度”為主題,澳門館延續二百一十六平方米規模,圖書種類維持二千多種,文創產品增至近二百種。相比首年,此次參展更注重文化互動,文化公所聯合澳門文化廣場、啟元出版社組織“澳門出版界赴穗交流團”,通過參觀廣東文化企業與舉辦座談會,探索出版與文創產業的合作可能。這一轉變,顯示澳門參展從單純展示向交流積累過渡的特點,為深化粵澳文化聯繫增添動力。
立體呈現多元魅力
到二○一九年,南國書香節首次設立“絲路灣區”展廳,澳門館融入其中,攜逾一千五百種圖書亮相,聚焦歷史、人文藝術與學科研究。其中,《澳門街道的故事》、《澳門歷史建築的故事》等文化導賞系列成為亮點,挖掘城市景觀背後的敘事,較之前更強調文化深度與讀者共鳴。從二○一六年的初探到二○一九年的深化,澳門館參展書籍從追求數量到更注重品質,力求選書多元,展館面積穩定但內容日益精煉,佈置風格也從靈動清新轉為注重文化敘事。
二○二一年,南國書香節邁出關鍵一步,首次在澳門設立分會場,意味着粵澳文化交流從單向參展邁向雙向奔赴的新階段。作為“南國書香節”一部分,首屆澳門分會場於十二月十六日在澳門街總社區服務大樓大堂開幕,不僅將南國書香節的影響力延伸至澳門,更以“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方式,搭建起粵澳文化互通的新橋樑。分會場以簡體中文圖書為主,攜一千餘種精品圖書和一百五十種國潮文創亮相,全場八折優惠吸引讀者參與。相比此前澳門單向參與廣州主會場的模式,二○二一年分會場的設立實現了文化交流的物理延伸與內涵拓展。活動設置廣東出版精品、澳門歷史與文化等展區,首次引入內地與澳門本地教材展,聯動圖書、文創、圖片展覽和文化沙龍,立體呈現澳門多元魅力。
灣區共讀落地生根
此後,分會場持續反覆優化,內容與形式不斷豐富。二○二三年,展區細化為粵澳出版作品、紅色經典、青少年讀物、暢銷優選和文創五大板塊,覆蓋面更廣,主題性更強,凸顯“全民閱讀”的年度導向。到二○二四年,正值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分會場新增“慶祝澳門回歸廿五周年出版物展區”,以專題形式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成為當年一大亮點。澳門分會場的設立,既是南國書香節文化“走出去”的起點,也是澳門區域文化互動“引進來”的新模式,推動“灣區共讀”落地生根。
回顧二○二二年,南國書香節進一步拓展多元交流維度,通過珠海會場與橫琴書展的創新實踐,將大灣區的文化共融推向新高度。這一年書展以“線上線下結合、全省各級聯動、分散同期舉辦”為模式,澳門圖書從廣州移師珠海,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分會場與橫琴書笙館雙線亮相。橫琴深合區以“閱橫琴 · 粵精彩”為主題,在主會場C2區打造特色展區,採用“立體書卷”創意設計,聚焦橫琴發展歷程,生動呈現琴澳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
此次跨區域聯動擴大了書展的地理覆蓋面,更通過數碼化展示,將粵澳文化故事傳遞給更廣泛的市民與遊客。珠海會場與橫琴書展的創新實踐,突破傳統書展的單點舉辦模式,尤其在橫琴深合區成立兩周年之際,以文化為媒講述“一國兩制”下的交流故事。橫琴展區通過繪本分享會、民樂演奏、版畫DIY及“觸摸橫琴溫度”即興藝術等活動,豐富市民體驗,讓參與者在文化與藝術的交織中感受橫琴的開放活力。同時,展位設計獨具匠心,邀請橫琴觀瓷、正安結他館、日氧花舍及澳門獨立文創品牌SANCHIA等特色品牌參與,融入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創元素,構建“家有書香,快樂閱讀”的場景。
人文灣區以書為媒
十年來,南國書香節從澳門單向參展起步,到二○二一年設立澳門分會場實現雙向奔赴,再到二○二二年珠海會場與橫琴書展的多元化拓展,完成從展示到互動再到融合的成長軌跡。作為粵港澳文化交流的基石,書展以閱讀為媒,推動了兩地文化資源分享,還通過跨區域聯動與創新形式,增強大灣區文化影響力。從積累經驗到拉近距離,再到激發活力,這十年見證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接下來,如何在這一基礎上深耕閱讀內涵、豐富合作層次,將引領“灣區共讀”邁向新階段。
文化公所參與南國書香節的十年歷程,見證澳門與內地從單向文化傳播到雙向互動、再到深度融合的轉變。站在新十年的起點,澳門出版業在這一路徑上積累的經驗,正逐步轉化為灣區文化協同的制度性優勢與實踐動能。
文化公所總經理趙香玲總結稱,文化公所參與南國書香節的十年,一直致力把澳門的作者和圖書帶到內地,以書展為平台,以書為媒,樹立澳門出版的總體形象,推介澳門文化,宣傳澳門。藉南國書香節這座跨越地域的文化橋樑,為澳門與內地出版業界提供深度合作的平台,豐富了雙方的文化交流形式。粵港澳三地同宗同源,“人文灣區”建設可以通過多元、立體的文化傳播,有助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保持文化的延續性和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