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在軌艙外服延壽使用
神十九乘組完成第三次出艙
【據新華社北京二十一日電】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和宋令東身着中國空間站艙外航天服,於二十一日晚圓滿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至此,中國空間站艙外航天服已經圓滿保障空間站任務以來的十九次出艙活動,使用年限次數超出“三年十五次”的壽命設計指標,首批在軌艙外服正延壽使用、性能穩定。
安裝碎片防護裝置
當晚八時五十分,經過約七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九號乘組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及艙外輔助設施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等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出艙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員蔡旭哲已完成五次出艙活動,成為目前在艙外執行任務次數最多的中國航天員。
目前,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已近五個月,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任務進展順利。按計劃,乘組將於一個多月後返回地球家園。
艙外航天服是航天員在太空出艙活動過程中的核心裝備,保障航天員在艙外活動中的生命安全和高效作業。
據悉,中國空間站艙外航天服是第二代“飛天”艙外航天服,按照設計標準,使用壽命為“在軌貯存三年,期間出艙使用次數不小於十五次”。與第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相比,第二代具有使用時間更長、安全可靠性更高、機動靈活性更好、測試維修性更強的特點,保障航天員執行出艙活動更加安全高效。
二○○八年九月二十七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身穿第一代“飛天”艙外服在浩瀚太空留下中國人的第一個足印,圓滿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出艙活動。
已保障十九次出艙
二○二一年七月四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身着第二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這是中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的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目前,空間站艙外航天服性能良好,狀態穩定,已經順利保障空間站任務十九次出艙活動,單件服裝最高使用達十七次,超額完成‘三年十五次’壽命指標。”中國航天員中心劉東嶽介紹說。
截至目前,空間站艙外航天服是我國首個在軌開展壽命評估工作的飛行產品。秉承集約高效的原則,延壽的目的是最大化發揮艙外航天服在軌應用效能,節約工程成本。
據介紹,達到壽命指標後,科研團隊定期對空間站艙外航天服進行壽命評估,構建天地聯動、科學合理的艙外航天服健康監測和壽命評估方法體系,預測當前服裝的壽命。同時,系統識別壽命短板,便於後續服裝壽命升級,從而達到既風險可控又延長壽命的目的。
“我們探索性地建立科學合理的壽命評估方法,深入挖掘在軌和地面試驗數據,開展大量材料級和產品級的驗證試驗,評估壽命邊界。同時,結合在軌服裝定期檢測和出艙前檢查,確認服裝的健康狀態,保證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安全可靠。”劉東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