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高基數 二月通脹跌0.16%
【本報消息】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二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跌0.16%,主要是由於去年農曆新年在二月,部分商品/服務價格偏高而形成高比較基數所致;按月跌0.19%。至今年二月為止的十二個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一年前同期(二三年三月至二四年二月)升0.57%。有學者指近期物價相對溫和,但外部環境不穩,政府需在“穩物價”與“促增長”間尋求平衡。
近期物價料相對溫和
有學者表示,二月澳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微跌,因去年農曆新年在二月,形成高基數,因而對比下出現下跌,屬正常現象。按目前本澳經濟狀況看,料近期消費物價指數處“相對溫和”狀態,但經濟復甦力度、美聯儲局貨幣政策轉向及地緣政治風險,將成為左右消費物價指數軌跡走向的關鍵。政府需在“穩物價”與“促增長”間尋求平衡,以防範外部輸入性通脹與內部需求不足的疊加衝擊。
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二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與去年同月比較,“康樂、體育及文化”(-5.03%)、“運輸”(-4%)、“資訊及通訊”(-2.83%)和“衣履”(-1.98%)大類的價格指數按年跌幅較大。
雜項商品服務價指升
另一方面,“雜項商品及服務”(包括個人護理、保險和首飾及鐘錶等)、“煙酒”和“教育”大類價格指數分別升2.05%、2.03%和1.17%;外出用膳和外賣收費調升,麵包和餅乾售價上揚,帶動“食物及非酒精飲品”(+0.69%)大類價格指數按年上升。住屋租金調升,令“住屋及燃料”(+0.31%)大類價格指數上升。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分別跌0.15%及0.2%。
按月比較,二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跌0.19%。
農曆新年假期過後,旅行團收費和酒店客房售價回落,致使“康樂、體育及文化”大類價格指數下跌3.6%;“運輸”(-1.64%)和“衣履”(-0.93%)大類價格指數亦按月下跌。
另一方面,“煙酒”(+1.1%)和“教育”(+0.46%)大類的價格指數按月上升;民生較關注的“食物及非酒精飲品”(+0.15%)大類同樣上升,主要是外出用膳和外賣收費上升所致。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指數分別跌0.1%及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