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速寫引起的回憶
在書桌右邊的牆壁上,掛着油畫家李錫武先生的兩幅速寫,都是二〇一一年八月我們一起到俄羅斯時畫的:一幅畫的是卡門河邊;一幅則是柴可夫斯基故居。所謂柴可夫斯基故居,即俄國作曲家彼得 · 伊里奇 · 柴可夫斯基(下稱老柴)一八九二年在莫斯科遠郊克林所住過的房子,如今已成為柴可夫斯基博物館了。
我沒有到過老柴住過的在克林附近的麥達諾沃,也沒有到過老柴也住過的距離克林更近的弗羅洛夫科耶村。曾有美國人埃弗里特 · 赫爾姆如此述之:“彼得 · 伊里奇十分喜歡大俄羅斯的風光,只要有白樺和冷杉小樹林,沼澤草原,遠處的教堂塔尖和遙遠的地平線上有一片大森林,對他就足夠了。”在搬到弗羅洛夫科耶時,老柴的弟弟莫傑斯特說:“他(指老柴)在這裡(指弗羅洛夫科耶)可以單獨一個人生活,因為沒有人會在這裡過暑假。一個小花園(其中有一個小池塘和一個小島)就在森林的邊緣……”莫傑斯特認為:“如果不是這片森林遭到粗野砍伐的話,彼得 · 伊里奇直到最後都不會離開弗羅洛夫科耶的……”由此獲悉,老柴渴望在甚麼樣的地方安頓心靈:他渴望在純淨的大自然的懷抱裡,他渴望在完全沒有人干擾他的地方。於是,克林終於成為老柴的理想之地了。
我第一次造訪老柴的克林故居,是在二〇二四年八月。就在那回,我見到故居以鐵欄柵為界;見到入口處左上角老柴的巨幅畫像;在陳列室許許多多的照片中,很親切地見到我國小提琴家馬思聰與蘇聯小提琴家奧伊斯特拉赫的合照,那是一九五八年他們榮任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評委時拍攝的。我曾向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導賞員請教,老柴與摯友梅克夫人決裂的真正原因?她說沒見有新的研究成果。又詢問梅克夫人的墓地在哪?她很抱歉地回應:“不知道。”(二之一)
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