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售港口為何惹關注?
長江和記集團早前宣佈擬向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旗下港口資產,引起各方關注。
十八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對此發表三點看法:第一,社會對事件的關切,值得重視;第二,特區政府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環境,反對使用脅迫施壓手段;第三,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
十七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發文稱,商人有沒有祖國?也許香港被外國管治太久了,有些香港商人誤信“商人無祖國”,以為一切“在商言商”。沒有祖國的商人,只會淪為沒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舉世皆然。
長和早前宣佈,與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擬出售旗下和記港口集團八成資產,轉讓所持有和運營分佈於廿三個國家的四十三個港口及配套物流網絡,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口。出售資產價值二百二十八億美元,預期將帶來超過一百九十億美元的現金收益。長和保留了在中國內地與香港的港口業務。
長和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陸法蘭強調,交易是純商業性質。不過《大公報》日前連發三文質疑。《莫天真·勿糊塗》一文稱,特朗普和美國方面一點都沒有把這個交易視為“普通的商業行為”,毫不掩飾、肆無忌憚地直接插手、操縱,完全作為推行全球霸權的手段。
今次交易最受關注的,是涉及巴拿馬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側的巴爾博亞及克里斯托瓦爾港口的轉讓。據報道,和記一九九七年獲得這兩個港口廿五年的運營權,二○二一年,特許經營權獲延長至二○四七年。這兩個港口去年為巴拿馬運河中三成九的貨櫃船提供服務。
目前,美國是巴拿馬運河的最大用戶,商品出口和進口集裝箱總量,約佔巴拿馬運河運輸量的七成三;中國約佔巴拿馬運河貨物運輸量的兩成一,僅次於美國。BBC援引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伯格的話說,美國與中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日益加劇,如果發生“供應鏈之戰”,那麼通過關鍵水道的貨物信息將非常有用。
據報道,如果是次交易成功,貝萊德將控制全球超過一成的集裝箱碼頭吞吐量,躋身全球三大港口運營商行列,完全可能配合美國的對華打壓政策。有分析認為,美國倘以今次交易為“範本”,通過政治施壓,控制世界更多關鍵港口,讓中國船舶“無處可靠”,從而遏制中國對外貿易和軍事行動能力。
這並非危言聳聽。美國政府正研究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船舶收取費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上月建議,對中國製造的船隻單次最高徵收一百五十萬美元的費用。美媒形容,這項擬議措施將給國際航運業和海運供應鏈帶來“巨震”。因此,長和的交易表面上看是一宗生意,實際上是大是大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