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2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選管會查涉社團集提名表違規
特首冀澳協和建一流醫學中心
勞局正副局長宣誓就職
迷宮之城
維護國家統一的法律武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19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維護國家統一的法律武器

朱顯龍

    維護國家統一的法律武器

    二十年前,針對當時“台獨”分裂活動不斷升級的嚴峻形勢,順應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強烈呼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訂了《反分裂國家法》。這部重要法律深得民心民意,契合歷史大勢,受到海內外愛國統一力量的熱烈擁護,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理解和尊重,極大震懾了“台獨”分裂勢力,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彰顯台灣問題屬於內政

    台灣問題的產生,最早是由於中國內戰遺留問題造成的,純屬中國的內部事務。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每個主權國家的神聖權利,也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台灣迄今尚處於與祖國大陸分離的狀態,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為解決台灣問題展開了長期不懈的努力,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中國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本着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照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提出以和平統一方式、按照“一國兩制”模式解決台灣問題。

    國民黨執政時期,台灣當局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開展交流、合作。到了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當局拒絕接受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變本加厲地推行“台獨”分裂政策,兩岸關係不斷惡化。為遏制“台獨”分裂行徑,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於二○○五年三月十四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訂並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在彰顯中國對台灣擁有和行使主權的同時,更加以法律的形式,圈定台灣問題及其解決,是中國內政。

    國家掌控局勢能力提升

    《反分裂國家法》通過二十年後,中國國內與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GDP由二○○五年的世界第七位,上升為第二位。綜合實力位居世界第二。科技實力可以自豪地說迅速上升為世界第二。軍事實力,有人說中國是世界第三位,也有人說是第二位。中國已完成了工業化進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與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

    隨着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中國在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領域發揮着大國積極作用,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是負責任的大國。作為大國,中國不僅在世界局勢中的影響力大幅提升,在維護國家統一、遏制“台獨”、影響台灣島內的能力,亦不斷增強。“一個中國”原則得到全部政府間的國際組織與絕大數國家普遍承認,只有極少數國家跟台灣保持着所謂“外交”關係。中國必定統一、中國有能力完成統一,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隨着國內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台灣對抗大陸的實力越來越弱,兩岸統一大局已定,現在只是以何種方式、在何時解決的問題。

    《反分裂國家法》有效落實

    《反分裂國家法》是為了震懾“台獨”分裂和遏制外來干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台海和平、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促進祖國統一、保障中華民族根本利益而制訂的。

    法律實施以來,內地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在進一步豐富完善“以法懲獨”的制度體系、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持續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有力維護一個中國原則、不斷增強國人的國家統一信心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出台依法追究“台獨”分裂行為責任的意見,國務院台辦公佈“台獨”頑固分子名單,並實施懲戒,不僅形成對“台獨”分裂勢力利劍高懸的強大震懾態勢,而且鄭重表明《反分裂國家法》正在實施。

    中國人民解放軍多次舉行軍事演習,國防部明確宣示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台灣海峽不存在所謂“中線”,充分顯示中央政府反分裂的堅定立場、捍衛主權的堅實手段。

    朱顯龍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