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叔暱稱有段故
忽聞夏春秋離世消息,雖然驚愕,但也正常,畢竟已經是九十有三的高壽,子女各有成就,也算不枉人間一遊。
若要向年輕人介紹夏春秋的話也不容易,最易讓人理解的話大概是吳君如之父,畢竟吳君如作品無數,更易令人明白。但如此一來似抹殺了夏春秋幕前的成就,畢竟他是一九五二年入行,翌年首次幕前演出,距今已七十餘年。只是這七十多年來卻沒有真正的代表作,這也解釋得了為甚麼傳媒都以六合彩之父形容夏春秋的離世。縱然六合彩並不是夏春秋發明,但他主持了接近十八年的時間,也有足夠的代表性。
夏春秋暱稱冬叔,究其原因固然是因為這個名字中沒有了冬天,另一原因則是各傳媒都廣泛報道提及黃霑當年的戲語,,這個名字是一年四季中的冬天不見了,亦即冬縮、Don't縮,自此人人都以冬叔稱呼夏春秋。只不過坊間尚有另一傳聞,有指夏春秋曾用吳耀冬(唔要冬)作藝名,所以才有冬叔的暱稱,但事實只屬誤傳。因為冬叔從不曾用過吳耀冬作藝名;反而因為採用了夏春秋為藝名後,才被誤傳吳耀冬之名。
冬叔曾解釋過藝名夏春秋的由來,他原名吳錦泉,他先是戲稱若用原名去銀行見工的話必不獲聘用,因他諧音是“唔敢存”。之後真正作出解釋,原來他對“夏”字有偏愛,惟用夏字作男藝人藝名有難度,他一度想過用夏冰淇,亦即夏天的冰淇淋意思,必然人人都喜歡,但還是覺得夏冰淇太女性化,最終以夏春秋作藝名。而且這個藝名於他個人而言十分有意思,夏春秋寓意一年做足三季、不愁沒工作;而且這藝名具有夏天的熱情、春天的溫柔及秋天的爽朗,但沒有冬天的冷酷。當決定以夏春秋作藝名後,被人反問豈不是“唔要冬”(吳耀冬)?因此才被誤傳他曾以吳耀冬作藝名。
娛 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