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大勝背後跟特朗普有關?
當地時間三月九日,加拿大自由黨領袖選舉出爐——被稱為“政治素人”的加拿大央行前行長兼英格蘭銀行前行長馬克 · 卡尼以百分之八十五點九得票的壓倒性優勢贏得自由黨領袖競選,將接替特魯多出任總理。這場勝利創下加拿大政治史兩項紀錄:首位沒有任何政治背景及第六位非現任國會議員出身的總理。
儘管加拿大憲法規定大選須在十月二十日前舉行,卡尼的任期看似短暫,但其面臨的國內外政治挑戰卻遠超“過渡”範疇。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持續施壓的背景下,這位五十九歲的經濟學家被寄予厚望,需在美加關係緊張、國內政治極化的風暴中力挽狂瀾。
特朗普“助攻”卡尼?
“我們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第五十一個州!”卡尼當選後的強硬表態,直指當前加美關係的核心矛盾。特朗普對加拿大的關稅威脅與“合併”言論,不僅激化了兩國貿易爭端,更意外成為攪動加拿大國內政局的催化劑。
今年一月特魯多宣佈辭職時,民調顯示自由黨支持率落後保守黨百分之二十四,在原本最遲十月舉行的大選中,保守黨領袖普瓦列夫爾幾乎鎖定勝局。其民粹右翼路線與特朗普風格高度契合,甚至獲得馬斯克、羅根等美國右翼名人支持。然而,特朗普對加拿大主權的直接挑戰,迫使普瓦列夫爾轉向“加拿大優先”論調。資料顯示,保守黨內部百分之四十五的支持者屬於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陣營,但全國僅有百分之二十一民眾認同這一立場。普瓦列夫爾既無法徹底批判特朗普(恐失核心選民),又難以擺脫其“親美”標籤,導致其策略陷入兩難。
短短兩個月內,在特朗普的“助攻”下加拿大民眾改變了政治風向,自由黨的支持率有所回升,它與保守黨的差距收窄至九日只有約百分之十。部分民調甚至預測自由黨在卡尼的領導下可能反超保守黨,再贏大選。
加民眾現反美情緒
特朗普的“助攻”還意外點燃了加拿大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九的加拿大人因此更自豪於國家身份,並明確反對加入美國。這種情緒迅速轉化為具體行動:印有“加拿大不是用來賣的”字樣鴨舌帽成為熱銷商品;安大略省省長福特因戴此帽爆紅;民眾開始抵制美國貨;一些加拿大人甚至選擇抵制前往美國。例如,在佛羅里達州經營旅館生意的業主見證了加拿大人寧願損失一千美元訂金,也要取消美國行程轉往古巴度假。
美國國家冰球聯盟二月十五日在蒙特利爾舉行四國冰球賽美加大戰,當現場響起美國國歌時,超過兩萬名加拿大球迷狂噓,雙方球員在開賽九秒內三度互毆,比賽淪為打毆直播。分析指,冰球場上的衝突是加拿大人反美情緒的具體體現。
能應對特經濟威脅
卡尼有堪稱傳奇的履歷,他曾在二○○八年金融危機期間擔任加拿大央行行長,通過提前減息和“條件承諾”所造成的低息預測來穩定市場信心,被認為拯救了加拿大經濟。其後,他成為英格蘭銀行一六九四年成立以來首位非英國籍行長,任內經歷過蘇格蘭獨立公投和英國脫歐等重大事件。這些經歷使他被視為一位能夠應對特朗普經濟威脅的技術型政客,民眾也對他處理其他國內經濟問題有信心。
另外,卡尼的性格與政策立場也與特朗普形成鮮明對比。外界認為,他缺乏特朗普式的誇張魅力,講話平淡甚至“無聊”,但這種沉穩被認為是當前局勢所需的品質。而且,早在二○一九年,卡尼就已公開倡導去美元化。像《經濟學人》等極具影響力的媒體已開始討論,加拿大是否可能加入歐盟以對抗特朗普。
最後,卡尼如果在大選中成功連任,自由黨將實現連續第四次執政;如果失敗,他則成為加拿大歷史上最“短命總理”。
(三月十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關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