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D04版:學生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不公——讀《駱駝祥子》有感
貪吃小豬
澳門小城 處處世遺
貴婦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5 3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不公——讀《駱駝祥子》有感

李子琪 鏡平 初二

    不公——讀《駱駝祥子》有感

    “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這是此書令我記憶猶深、諷刺社會的言論。

    人們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肯付出,便一定有回報。”可在二十世紀的舊北京呢?祥子是眾多洋車夫中潛力最高的,因為他勤勞,用自己辛辛苦苦攢了三年的血汗錢買了一台車。可命運在那時真是努力就可以改變的嗎?並不,祥子的車買到手不久,就被士兵奪走了。

    人們肯定又會說:“若是收穫來得如此容易,怎又有人肯辛苦勞動呢?”祥子重新攢錢,可經過社會的百般阻撓後,他吃、他喝、他嫖、他賭、他懶、他狡猾,從有志青年變成了只剩下高大的肉架子。

    人們肯定會指責道:“他怎能如此自甘墮落?”他難道沒有掙扎過嗎?他是有掙扎過的,可是社會的現象告訴他,這個世界是不公的,窮人再努力又如何,一樣會被壓榨、被掠奪資產,也會失去心愛的人。最後,祥子已然從以前有偉大抱負的高等車夫變成了社會病態的產兒,他的肉體仍然存在,可精神上已然死亡。不知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不幸的個人主義的末路鬼,正如那句“塵土一般的人,希望多半落空”。

    花謝,種子在,老舍先生雖然身亡,但意志仍然存在於世間,存在於他的作品——《駱駝祥子》中,他把舊北京的封建、黑暗、不公通通隱藏於小說中,隱晦地表達出來——社會階級固化,窮人很難有翻身的機會;社會冷漠,弱肉強食,彼此相同階級也不會想著相互扶持及關懷;婚姻不公,只會想着家庭背景和經濟條件是否門當戶對,而非基於愛情;社會黑暗,官員腐敗、治安混亂,破壞社會秩序,使得平民百姓生活更艱難。舊北京,你不“吃人”,人們就會來“吃你”。

    我該慶幸我活在二十一世紀,此時的陰暗場面我不能保證沒有,可目前我見到的都是些“小惡魔”,而二十世紀時的“惡魔”卻是有“真槍實彈”的,肉體的傷害也好,精神的傷害也罷,都會把人逼得退無可退。

    李子琪   鏡平 初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