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的回憶
澳門樂團“致敬布拉姆斯”系列音樂會之壓軸,為十五日周六晚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的“永不褪色的琴譜”音樂會。演奏曲目除《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作品83)外,還有《e小調第四交響曲》(作品98)。
一提到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就想起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我造訪的奧地利施泰爾馬克州的阿爾卑斯山小城穆爾茨佐施拉格,那裡有如今已變為布拉姆斯博物館的布拉姆斯故居。大門口有個牌子,上書“布拉姆斯在此完成《第四交響曲》”。博物館內有布拉姆斯年表,年表有“一八八四,在穆爾茨佐施拉格,一八八五寫《第四交響曲》”的字樣。一八八五年,那就是說,二〇二五年,是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問世一百四十周年了。我當然不會忘記,那是個民間的“布拉姆斯博物館”,是一對崇拜布拉姆斯的夫婦管理的,他倆為羅納德 · 富克斯、富克斯 · 伊利莎白。
一九九七年九月四日,我飛回香港後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買到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的管弦樂總譜。結果不負所願,在銅鑼灣的一間書店,居然讓我購得布拉姆斯四部交響曲的總譜。返居住地後,我一次次地對着總譜,聽賞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的CD。近兩天,再次把總譜翻出,我仍看到在《第四交響曲》樂章前所寫的文字記錄。
二〇〇三年九月十日,住奧地利斯達荷芬的布魯格夫婦陪着我,又一次到了瑰奇淵雅的穆爾茨佐施拉格,又一次步着樓梯走上淵邃博大的布拉姆斯博物館。很遺憾的是,我發現本來掛在將要轉角的位置上的巨幅照片不知所踪!那是怎樣的一幅惹人遐想的照片啊!一列樹木、一地落葉,那定然是穆爾茨佐施拉格的局部美景!我想,正是海拔很高處嚴寒地帶的穆爾茨佐施拉格,賦予布拉姆斯創作《第四交響曲》的靈感。(二之一)
瓊 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