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升級華如何反制美?
面對美國即將於三月四日對中國進口產品再加徵百分之十關稅的威脅,《環球時報》三日報道,中國正研究擬定一系列反制措施以應對美方新一輪關稅壓力。報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這些措施可能包括關稅及非關稅手段,特別是對美國農產品和食品加徵關稅的可能性較大。
涉關稅非關稅手段
美國總統特朗普二月廿七日宣佈,將從三月四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百分之十額外關稅,並同時啟動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的百分之廿五關稅。此前,中國已針對美國二月初實施的對華加徵關稅採取了多項反制措施,如開展反壟斷調查以及加強關鍵礦產出口管制等。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三日接受訪問時說,中國的反制措施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首先,在關稅方面,可以針對美國農業產品如大豆、牛肉等進行精準打擊,這些產品對於美國中西部農業州至關重要。通過上調特定商品的進口關稅,不僅能影響美國經濟,也為後續談判留有餘地。
參考以往經驗,中國亦可對美國產品如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加徵百分之十五的關稅,對原油和農業機械則加徵百分之十的關稅。劉春生強調,根據不同的商品類別設定差異化的稅率,可以在保持反制力度的同時為未來的協商保留空間。
除了關稅手段外,非關稅措施也是重要的反制工具。劉春生提到,中國可以通過稀土、半導體材料等戰略物資和關鍵礦產品的出口管制來施壓,並進一步擴大不可靠實體清單,限制更多涉及技術封鎖或歧視性措施的企業在中國市場活動。並且利用法律途徑,如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以此反擊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
美破壞全球產業鏈
“如果關稅全面升級至百分之六十,並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這將導致全球產業鏈的嚴重破壞。”劉春生認為,短期內,企業將面臨配套不足和成本上升等問題,區域貿易集團可能會加速形成,全球化向區域化轉變的趨勢日益明顯。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不僅影響兩國經濟,還波及全球產業鏈。隨着雙方不斷調整策略,未來的發展趨勢依然充滿不確定性。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回應,希望美國不要一錯再錯,盡快回到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上。若美國繼續推進其計劃,中國將採取所有必要的反制措施,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目前,中美貿易戰儘管形勢嚴峻,但仍有緩和的可能性。一方面,中國可能會更加注重擴大內需、加速產業升級以及推動區域合作;另一方面,美國企業可能會遊說政府調整關鍵關稅政策,減輕對其自身利益的影響。這些策略表明,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雙方仍有可能找到緩解緊張局勢的方法。
(香港三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葉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