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本位
兒童文學的魅力在於呈現類形化的性格,這種扁平的角色設計在文學中或許被視為缺乏深度,但對於小朋友來說,這種單一的性格卻能夠引起共鳴。純文學往往排斥“巧言令色”,但在兒童文學中,適度的“花言巧語”卻能夠增添故事的趣味性,使孩子們樂於閱讀。(朱自強)
童年本位論更進一步探討了創作背後的內在精神,即尋找自我內心的童年。優秀的作品應該能夠反映童心,激發人們的赤子之心。這種作品不僅不庸俗,更能夠引導孩子探索自身的情感和思維。(馮臻)
【摘自:第一期兒童文學創作培訓班(作者現場筆錄),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二○二五年一月】
在當代兒童文學的創作中,所謂的“兒童本位”強調的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然而對於“兒童”的定義及其閱讀心情,在不同作家的眼中,有着不同的解讀:究竟孩子們是追求成人的美學標準,還是享受閱讀本身的樂趣?不同兒童觀和世界觀的作者,會有不同取向。
另一方面,從創作到進入市場的過程中,作家經常在不同的審美標準中遊走。純文學界別更重視作品的文字和情節,而教育工作者則更看重孩子的成長需求。這樣的矛盾讓許多作家陷入兩難:他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被所有人欣賞,但出版社卻往往根據年齡段對作品進行分類。作家希望忠於自己的創作理念,而讀者則期望讀到喜歡的內容。
在這樣的創作環境中,如何找到平衡點?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薛濤的回答,給了我新的啟發:不必強求平衡。時間和精力有限,而世界的需求無窮無盡,我們不妨忠於自己的創作初衷。這種忠誠於自我的態度,或許能夠讓我們在創作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