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苦又甜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我常常對孩子們這樣唱着。爸媽對小孩說“劈炮唔撈”,我老媽也時常哭喊要“辭工”。“有小孩”的人生,到底是發生什麼事?瑪麗恩 · 法約爾擅長描寫關係,這次,她的標靶就在生兒育女這事上。她的《小生命》封面,是一張極為巨大的寶寶,像摟娃娃一樣,抱着他小小的爸爸媽媽睡着。
在刻劃父子關係的作品裡,有一張跨頁全幅的插畫,男孩在左邊,父親在右邊,他們對望,男人的眼神透露疲累。他們都戴着一個鳥籠,父親的籠子關了一對小鳥,兒子的籠是開放的,群鳥放飛。無聲的一張畫,但我可以想像他們談話的內容:孩子興奮地講他看到的世界、所見的一切,他正在學習、喜歡着的各種事物,而父親在支持他的時候,或許攬着各種不得不的生存方式,甚至是維持着“為人父親”的角色,他想支持孩子的發展與自由,又擔心小孩會不會跟自己一樣,什麼時候關上自己的籠子。
另外一張,是赤腳的父子。爸爸在前方走,孩子蹲下,將腳印一張張撿進自己的小水桶。我喜歡觀察身邊的父親們,也欣賞着孩子們如何走向爸爸的路:女孩跟我分享她怎麼做微生物培養去研發人體所需的益生菌,少年告訴我他喜歡的歷史故事、樂團成員、少年漫畫家和建築師。我想起這些孩子成長的路上,父親陪孩子畫畫、做實驗、團練、玩桌遊和電子遊戲的畫面,心中感謝他們做過的這些,世界因此繁盛有趣。孩子們撿起來的腳印,不一定象徵着成就,那一片片黑色陰影被珍藏。當父母在這條路上,自我陳述着家庭角色時,它原來同時推進我們走向有孩子承擔角色的社會,變成多重責任的承擔。而這個推進,是停不下來,無法“劈炮唔撈”的。
(孩子是什麼呢? · 六)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