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7版:澳門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九)
造 船
顯赫一時今武功盡廢
氹仔舊城區
渡船街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2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九)

文、圖:陳力志


圖一、緬甸砂仁


圖二、緬甸降真香楠


圖三、葡人船艦於孟加拉灣的 兩條航線


圖四、筆者與澳門史學 家文德泉神父合影(圖片 摘自維基百科Filipe de Brito Nicote)


圖五、十七世紀Filipe de Brito Nicote在緬甸稱帝

    牽動東西方歷史的香料之路(十九)

    葡國人的香料踏腳石

    就在歐洲人找尋香料的狂熱時期,一個西臨孟加拉灣,南接安達曼海,而且連接中南半島多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寮國及泰國,更與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為鄰的緬甸,也是一個出產香料及善用香料的國家。頂級的“降真香楠”、砂仁或緬甸荳蔻(圖一、二)都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上。因此不僅成為葡人注目的地方,更是前往遠東地區重要的踏腳石之一。

    葡人在印度和孟加拉站穩腳步後,他們的船隊向東擴展時可以橫越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直接到彼岸的中南半島(圖三紅線)。但更安全莫過於沿着海岸線,從印度經孟加拉再經緬甸海岸(圖三綠線),向南朝着泰國與馬來西亞西岸海域進發。

    葡人進緬早於中國人

    根據以上沿岸進發的路線,緬甸成為進入中南半島重要的門戶之一。十五至十七世紀期間,葡萄牙的船隻及航海人員的蹤影不斷出現在緬甸的海岸及土地上。根據歷史的考證,“葡萄牙人進入緬甸比進入中國還更早。在緬甸西海岸的阿拉干王國以及東海岸的孟族王國裡,很早就有了葡萄牙商人和士兵。東吁王朝統一緬甸的過程中,緬族軍隊在與孟族戰士對峙時驚訝地發現,孟族人的部隊裡,竟然有穿着燈籠褲、留着絡腮鬍子的異族將士,他們使用着先進武器,幫助孟族人死守城池。不過,人多勢眾的緬族軍隊最後還是攻破了敵軍的防線,並從孟族俘虜那裡得知,這些異族人就是葡萄牙的僱傭兵。東吁國王對這些洋人以禮相待,說服他們加入自己的部隊,甚至有葡萄牙人成為他的軍事顧問。葡萄牙人不止為東吁朝廷帶來了軍事知識,還帶來了一種緬甸人從未享受過的東西──葡萄酒。很快,國王就沉溺進了酒色,行為變得怪誕起來。他調戲大臣的妻子,在朝堂上大講黃段子,稍有不順心,就要拿人行刑砍頭。他的行為愈來愈引起國人的反感,不久,在一次尋找白象的征途中,國王被手下的衛士殺死了。"(注一)

    緬甸葡人史料闕如

    中外文獻記載有關葡人在緬甸的歷史並不多,原因就如葡國歷史學家Maria Ana Marques Guedes撰寫的一篇文章, “Os Portugueses na Literatura Birmanesa”(《緬甸文學中的葡萄牙人》),“……直到今天,我們一直以來遇到同樣的障礙,就像被卡住的齒輪。要仔細研究葡萄牙人曾經在某些地區的出現,必須結合當地語言和文化,尤其歷史和史料。至於緬甸本地史料,不錯,有一些附上註釋的譯本,主要是英譯本,也有些英緬雙語本甚至法譯本。內容都是紀事、紀事摘錄或文獻集摘錄的翻譯本。這些史料雖然為數不多,但那些研究葡萄牙曾經出現在這個國家的人士卻忽略了它們。”

    文章在另一段強調,“説到葡萄牙方面的史料,如果已經刊印或屬於手抄本狀態的記載中,並證明已屬實的史料(但證明的範圍有所局限,原因對當地歷史文化,以及人名或地名不太了解──這種情況往往是操葡語的研究人員不了解緬甸當地的狀況。反過來,非葡語的研究人員也往往對葡萄牙人不甚了解)。因此,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一、如果文獻保存在里斯本和葡國其他地方的檔案館,這些文獻被反覆查閲引用時,因與亞洲當地的史料不相符,最後是以訛傳訛;二、如果文獻並不屬於葡萄牙圖書館或檔案庫所館藏,那就一直放在待整理的單子上,因為缺乏閲讀葡文的人材。”(注二)上述情況,說明要寫好葡人在緬甸的歷史,研究人員需通曉葡緬雙語及兩國當年的狀況。

    文德泉神父的補遺

    雖然如此,我們卻不可忽略一些學者長時間研究葡人在緬甸的歷史。例如澳門史學家及漢學家文德泉神父(P. Manuel Teixeira)(圖四),就是其中一位撰寫及出版了一本有關這方面的書刊 “Portugal na Birmania”(《葡萄牙在緬甸》)。

    這本有一百二十一頁的書籍,內容較全面地闡述十五至十七世紀時期緬甸的狀況,包括當地的政治、宗教、經濟、文化、民俗和語言等。更重要記載葡人從印度來到緬甸與當時的緬甸王朝的關係,以及天主教傳教士隨着葡人的航海隊伍來到緬甸後的活動情況。其中令人注目是一六○二至一六○三年,葡萄牙人Filipe de Brito Nicote趁上緬甸政局混亂,征服了下緬甸成為緬甸重要港口城市沙廉(Syriam)的皇帝(圖五)。

    另一個來自葡國的人Sebastião Gonçalves Tibau,一六○五年來到印度售賣海鹽生意,後來“轉行”成為孟加拉灣一帶的海盜。他率領手下的海員擊敗其他海盜組織後,成為當時這個海域的海盜王,並在孟加拉海域其中一個稱為Sandwip的海島自立為王。雖然這些異族皇帝在緬甸稱王的日子並不長,卻說明了葡人在當地的活動不但相當活躍,而且已經有一段較長的時間。

    葡萄牙人在東方探索香料的路程中,也不遺餘力推廣天主教。葡萄牙人在東半球壟斷了福音傳播。果阿被稱為“東方羅馬”,是天主教會在亞洲的總部。同時分為十個教會省份,其中緬甸的勃固市延至越南北部和印尼。文德泉神父的這本書籍還記載了當時緬甸南部勃固省首府,勃固市天主教區歷任主教的名字及擔任工作的年份,以及其他天主教會,例如方濟各會、多明尼加會等的活動情況。該書籍成為一本探究葡萄牙人及天主教會在緬甸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據科英布拉大學的醫學院教授Miguel Castelo Branco在他的網頁上也提出了,當時在緬甸主要宣道的教會主要有四個教會,包括方濟各會(Franciscanos)、多明尼加會(Dominicanos)、阿戈斯蒂尼安會(Agostinhos)和耶穌會(Companhia de Jesus或稱Jesuítas),恰巧與文德泉的書籍內提及的教會及主教的資料相符。

    文、圖:陳力志

    注釋:

    一、《在緬甸發現中國    從四國演義到葡萄牙人國中國的覆滅》,緬華網,2018-04-23,第九、十段。

    二、Os Portugueses na Literatura Birmanesa《緬甸文學中的葡萄牙人》,Maria Ana Marques Guedes,澳門文化司署,1997年7至9月期刊。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