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澳門文化演藝評論與音樂教育研究的力作
代百生教授的著作《代百生音樂文論集》正式出版,作為他的同事,我由衷高興,感慨萬千並欣然應邀為此作序。
代百生是二〇〇七年從內地作為引進人才入職澳門理工的,當時及以後多年,我一直擔任澳門理工學院的院長(二〇二二年三月“澳門理工學院”改名為“澳門理工大學”),目睹了他辛勤耕耘,學術發展,取得成就以及專業服務精神表現。他在教學與研究之外,擔任音樂課程主任多年,先後主導了兩次課程方案改革,並於二〇一九年暑期作為執行主席成功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第十二屆亞太音樂教育研究論壇”。可以說,他以其廣博的國際視野、精深的專業能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能為澳門理工的音樂課程發展作出了貢獻。
代先生除了在中國鋼琴音樂研究和音樂教育理論研究方面,發表文章眾多而頗有學術建樹之外,來到澳門之後,對澳門的文化演藝以及音樂教育也給予了積極的關注,在各種平台,包括報紙、專業年鑒、學術期刊、國際學術會議不斷發表相關成果,可謂在文化與音樂教育領域宣傳澳門功不可沒。這本書就是他在多年內先後發表的各種評論與研究文字的集結。有幸先睹為快,我有以下幾個深刻印象:
其一,關注範圍廣。文化演藝本身包羅萬象,文集上篇屬於報刊樂評文字,對中西各種形式的音樂會、傳統文化、藝術教育都有涉及,可謂對澳門本土的多元音樂文化與演藝生態的一個全面洗禮。這些都來自他的親身體驗,是在緊張繁忙的工作與研究之餘親臨各種現場有感而發的評論文字,可以看到他愛樂之深,足以體現其在自序裏所稱的“盡享文化盛宴”。下篇的學術論文除了在各類音樂專業年鑒全面介紹當年度澳門本土發生的各類音樂狀況與評析,主要集中在對澳門音樂教育的研究與反思,包括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並以國際視野做一些比較研究。
其二,在能言與敢言中盡顯專業涵養。評論不能一味唱讚歌,有理有據地褒貶反思是評論者的專業素養,這不僅涉及到專業水準“能言”,也涉及到作者不媚俗的態度“敢言”。文集上篇一些樂評的標題就可以看出作者旗幟鮮明的批評態度,例如〈美中不足的遺憾〉、〈捂着耳朵看舞劇〉、〈經典的魅力與無奈〉、〈以“世界音樂”包裝的流行音樂演唱會〉等,而文中更是引經據典,以專業批評文字有理有據地剖析,讀來大呼過癮。下篇有關音樂教育的學術研究,作者也是本着實事求是的專業精神,找出特色、指出問題,例如〈澳門的音樂教師教育:特色與困境〉等。在〈港澳台高等音樂教育比較研究〉、〈高等音樂教育的世界性發展潮流〉等文中,更是基於他的國際學術視野以及對澳門理工音樂課程的深刻了解和拳拳之心,剖析了澳門高等專業音樂教育的特色與不足(因為澳門理工的音樂課程是迄今澳門唯一的高等專業音樂學位課程,客觀上代表了澳門高等專業音樂教育的形象),這些深刻的反思對於促進澳門理工音樂課程自身的發展無疑大有裨益。
其三,善於觀察、勤於思考。附錄裡的若干篇文字雖然與澳門不直接相關,是作者在不同時期撰寫的一些文章,但從這些選題中,可以看出作者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的習慣,在學術研究上就是學術敏感性。比如〈音樂留學到底學什麼〉以及〈留德音樂學習感悟系列〉,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留學德國的親身感受,從平凡的日常學習事件中引發思考、得出結論。
代百生告訴我,這本文集本來在二〇一八年整理好並交稿給出版社了,期待二〇一九年底能出版,為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獻禮,也是其本人來到澳門十餘年關注澳門的階段性小結。可惜時間沒有趕上,後來由於疫情耽擱了三年,考慮到此文集在內地有影響力的出版社正式出版,可以發行更廣,能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澳門的文化演藝以及音樂教育,他一直耐心地等待。這種情結讓人為之動容,正是澳門本土學者關注本土文化、宣揚本土文化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現在該書終於可以正式出版,實在可喜可賀。也衷心祝願代百生教授繼續砥礪前行,持續關注澳門文化教育事業,獲得更多的學術成果。
是以為序。
李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