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的氣味
記不清是在中學畢業彩排或升學講座開始前,我們百無聊賴地坐在學校新落成的頂層體育館內,欣賞體育館寬敞明亮的設計。突然,坐前排的長髮女生轉過頭來,向我身旁化學成績優異的男生(也可能是化學科代表),展示她手中翻開的《百年孤寂》,問道:氯化汞的氣味是怎樣的?
我身旁的男生雖然精於化學,但面對這問題,一時間也不知如何解惑,只好笑着回應:不過是小說情節,何必深究?只見女生神情略帶失望,暫時忘卻這“魔鬼的氣味”(小說人物烏蘇拉的形容),繼續讀小說。
這一幕,多年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當然,作為普通讀者,讀一部長篇巨著,沒必要太考究細節。但試着換位思考,世界上千萬種化合物馬奎斯不寫,偏要選氯化汞,肯定有他的理由。想徹底進入由他構建的魔幻世界,碰到像“氯化汞”這樣的絆腳石,對其陌生的讀者,雖則可置之不理,卻有如暫失嗅覺,探險路上,略嫌美中不足。
慢讀和慢寫,向來是異類。極端如台灣作家王文興,寫得極慢極精,他一天只寫三十字,同時提倡慢讀。據聞,探討自己的小說時,一句,他能講一小時。王文興的慢活精神,在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已成絕響。然而,當我們追求用最短時間讀最多經典、看最多電影,將工作、學習、興趣、運動、家庭生活等,統統塞滿時間表,我們想得到和能得到的,又是甚麼?是單純從作者構建的世界中覓得快樂?還是塑造出一個飽讀詩書、人生富足的美好形象?
至今,我仍懷念二十年前,花一整個暑假閱讀一本《安娜 · 卡列蓮娜》的樂趣。隨着人生變得複雜,各種責任纏身,我們漸漸失去了年輕時奢侈的本錢,開始為迎合社會的期許而活。許多年後的今天,我仍偶爾會想起那位隔壁班的長髮女生,好奇現在的她,是否仍醉心尋找那魔鬼般迷人的氣味。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