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溫泉
三十至六十年前的降水及冰雪融化,經由地表裂隙開始漫長的地下滲透,經歷玄武岩熔濾、礦化,直到遇見岩體或阻水斷層,在高溫、高壓和岩石的擠壓下,沿着岩石孔洞裂隙運移上升,最後大部分以地表自湧泉的形式噴出,這便是長白山天然礦泉水的源頭。
【摘自:〈長白山六十年前的雪,是什麼味道?〉,新浪財經,二○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哈爾濱、阿布力、雪鄉、延吉、長白山……七天的走馬看花,映入眼簾的除了雪,還是雪。然而,這對沒有見過飄雪的南方小土豆來說,能夠看雪、嘗雪、滑雪,全身心在雪中滾一會兒,已是心滿意足。
“雪是什麼味道?”我在雪鄉張開口,伸出舌頭相迎,沒法大口大口地吃下,因為雪一觸及口腔就融化了,只留下淡淡的冰冷,一如景物給我若有若無的記憶。“你們現在喝的長白山泉水,是六十年前下的雪,打開水龍頭,就可以飲到山泉水。”我念念不忘導遊的這一番解說,每到一處都會認真細味長白山泉水的製品:細而不膩的溫泉蛋、淡而有味的礦泉水、入口回甘的啤酒……朋友還特地用溫泉水煮了咖啡,為冰冷的行程添上溫情。
清晨起床上車,由一個點到另一個點動輒也得五、六小時。東北不到下午五點就天黑了,加上途中吃喝、如廁等,感覺天天都在趕車路上。如此不自由的自由行,會有得着嗎?有的!直至旅程結束,我才發覺,此行最難忘的,不是景色,而是人情:那危急中仗義相助的熱情導遊、教我們精打細算的搓澡大媽、執着於行李擺放狀態的清潔大叔、回澳後還致電了解滿意度的旅遊局人員。當然少不了全程參與,送我們自家佳釀、帶我們飲免費薑茶、給我們親人般關照的司機大哥。他們都如長白山溫泉,帶着經年歷煉的地緣文化和民族熱血。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