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戰後的殘次品
《思考的藝術》
《從0到1》
自己的路自己走
如何煮“一鍋湯”?
澳門建築回顧與展望
《生活的藝術》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2月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如何煮“一鍋湯”?

一嚿雲


《城市如何文化》 作 者:茹國烈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3年3月

    如何煮“一鍋湯”?

    提到“文化”,也許有人會覺得是一個很抽象的詞,或認為是束之高閣的東西。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處處皆是文化,只要我們用心觀察,便會了解“文化是什麼”。茹國烈對於文化和我們的關係,有着非常獨到的見解,寫下了《城市如何文化》一書。

    茹國烈是香港資深藝術行政人員,曾任香港藝術學院院長,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和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現時專注有關城市文化的教學、著述和研究。

    《城市如何文化》主要圍繞着“城市如何文化”展開討論,在了解“城市如何文化”之前,首先要先弄清楚什麼是文化。作者認為“文化是人類賦予世上事物的意義”,以星空的例子來闡釋,“星空本身是自然現象而非文化,但星座是文化,星相學也是文化”。因此,作者提出一套獨特的思考框架——文化光譜。

    “文化光譜”(BEAM)是由四種元素組成,分別是信念和價值觀(Belief and Value)、日常生活風格(Everyday Lifestyle)、藝術和創造(Arts and Creation)、記憶(Memories)。人們根據“信念和價值觀”選擇“日常生活風格”,從“日常生活風格”製造“藝術和創造”,把“藝術和創造”保存,成為“記憶”,從“記憶”培養出“信念和價值觀”,這樣迴環往復,形成一個城市的文化。如果把城市比喻成鍋,四種元素就是四類不同的材料,這四類材料放在城市這個鍋,組合形成各有特色的一大鍋湯。

    在《城市如何文化》一書的第二部分,作者選取了十四個世界各地的城市,從“文化光譜”的角度,不僅觀察每一個城市的文化元素,也檢視這些文化是怎樣被塑造。作者在述說每個城市的文章開首,先列出三個重點,以突出該城市的文化面貌,引導讀者深入了解每個城市的文化內涵。例如羅馬到處皆是歷史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有着強大的宗教信念;伊斯坦布爾的洗浴文化、舊城牆的保護與愛貓文化;哥本哈根是單車之城、以親水為主、以人為本來設計規劃城市等。

    作者在書中的第三部分,將從“文化光譜”來看待城市的視線回歸到他成長及生活的地方:香港。作者把香港細分十八區,以檢視分析各區的文化特色,並提出各區未來的文化發展政策。這些建議具有重量,能看出作者的視野具有開闊、宏觀和長遠的層面,立足於自己多年來的經驗,來思考香港城市如何去保留、傳承和展現香港的本土文化。

    作者在書中不斷問:“文化建成後,城市就變得有文化嗎?”答案是否定的。隨着作者的文字,猶如正在穿梭於各城市中遊歷,感受到每一個城市的文化,甚至鄰近的香港,也能看出各小區的獨特文化特色。與此同時,《城市如何文化》一書也帶來了反思,產生新的思考。一個城市的發展不能只有創新,得以在保存過去、活在現在、為了未來而實行可持續發展的策略。這也是作者在書中想表達的觀點,戴上“文化光譜”的眼鏡,就能夠看到不同事物裡文化的構成,為城市打造獨有的文化。

    閱讀《城市如何文化》一書最大的收穫是,除了學會使用“文化光譜”這一套思考框架來考察一個城市,也能將它運用於我們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中。

    我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飲食習慣等都在塑造着這個城市的文化,不妨可以問問自己這四條BEAM的問題:“我的信念和價值觀是什麼?我的工作有沒有回應人們的基本需要?我有創造嗎?我的工作有沒有生產記憶,有沒有保存記憶的記錄?”相信透過仔細思考,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各種材料,煮好獨一無二的“一鍋湯”。

    一嚿雲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