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打折出售 外資競相收購
【新華社柏林電】德國聯邦政府近期將該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從0.3%下調至負0.2%。在經濟陷入衰退、增長前景黯淡的背景下,不少德國企業因財務狀況不佳面臨被外資收購的局面。業內人士指出,德國在創新轉型和結構調整上相對滯後,正令其產業和經濟模式面臨嚴峻挑戰。德國在多個領域仍具備領先技術,其核心產業和傳統“隱形冠軍”逐漸成為全球資本關注點。
外資拼購按年增四成
“在德國經濟衰退背景下,外國公司正加速收購德國企業。”德國《柏林報》報道稱,德國公司正逐步向海外“遷移”,尋求更廣闊增長空間。不少企業為尋找強大合作伙伴,轉向海外融資,甚至出售核心資產。
今年以來,外國資本收購德國公司的案例頻現。九月,丹麥貨運巨頭得斯威公司與德國鐵路公司達成協議,將以約140億元(歐元,下同)收購德鐵旗下的德鐵信可公司;十月初,美國得克薩斯太平洋集團資本公司宣佈,將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攜手以67億元收購德國特歇姆有限公司。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數據顯示,今年首九月,外國投資者參與價值1,110億美元的德國拼購交易,比去年同期增39%。
藉外部資本支持創新
儘管德國在傳統製造業、精密工程等領域依然具備顯著優勢,但在新興技術、數字化轉型和電動汽車等關鍵領域的發展相對緩慢。部分企業在全球市場上逐漸失去競爭力,需尋求外部資本支持來推動業務轉型與創新。同時,一些外國投資者看中德國企業的技術積澱和轉型需求,展開收購。
業內專家指出,德國經濟的持續低迷和轉型壓力正重塑企業格局。日益增多的外資收購表明,在應對內部結構性問題和外部競爭壓力時,德企正積極尋求外部支持。同時,不少德企仍是技術領導者,對外國投資者仍具吸引力,因而成為國際資本競相收購的對象。
結構性問題發展桎梏
當前,德國企業出售潮如同股市拋售,市場情緒已成推動因素,但根本問題仍在於德國經濟本身面臨的嚴峻挑戰。德國聯邦政府秋季經濟預測報告預計,今年德國經濟將萎縮0.2%。這意味着德國經濟將連續第二年陷入衰退。
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已成為發展桎梏。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表示,技術人才短缺、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官僚主義嚴重等結構性問題嚴重制約德國長期經濟增長前景。
德國工商總會最近調查顯示,德企對未來幾個月的整體經濟前景持悲觀態度,三分之一的企業計劃減少在德投資。
製造業缺乏轉型動力
德國工商總會總經理馬丁·萬斯萊本說:“德國經濟陷入困境,正逐漸在歐洲及國際舞台上喪失競爭力……去工業化的跡象日益明顯。”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表示,德國製造業在傳統領域收益尚佳,企業因此更傾向於維持現狀,缺乏轉型動力。這一保守態度令德國在電動汽車和數字化等新興領域的發展相對滯後,部分企業不得不依靠與海外伙伴的合作獲得新技術支持。
業內專家認為,未來德國經濟走向將取決於能否在保持傳統產業優勢的同時,通過與國際資本的合作提升創新能力,為企業長遠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