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關鍵設備全國產化
據央視網報道,從建設到運營,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關鍵設備和核心控制系統,全面實現了國產化。
機器人巡檢創先例
在中俄東線“咽喉”要道——長江盾構穿越隧道中,技術人員利用智能機器人對長江盾構穿越隧道中的三條超大口徑管道,進行設備巡檢和數據採集,開創了國內首次使用防爆型軌道巡檢機器人開展管道巡檢作業的先例。
從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蘇浙滬輸氣分公司獲悉,防爆型軌道巡檢機器人攜帶可見光攝像儀、紅外熱成像儀等採集設備。能夠以全自主方式,在隧道內執行預先設定的設備巡檢與數據採集任務。巡檢機器人能夠滿足二十一公里長隧道持續、穩定巡檢作業,減少了人工巡檢的頻次和時長。
在中俄東線黑河首站,三台國產電驅式壓縮機正將天然氣加壓後,源源不斷往下游送去。作為天然氣聯絡壓氣站的核心裝備,壓縮機就相當於人類的心臟。在中俄東線全線,這樣的大功率壓縮機組共有三十六台,全部選用國產設備。
據《科技日報》報道,中俄東線沿線三十六台大功率壓縮機組全部選用國產設備,離心式壓縮機、高速同步電機、變頻器等關鍵部件擁有百分百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國家管網集團自主研發的管道核心控制系統具備每秒二十四萬點數據更新能力,集成的調控專業應用計算延遲達毫秒級,管道“神經中樞”實現自主可控。
“中俄東線還首次應用了全自動化焊接、全自動超聲波檢測、全機械化防腐補口等先進技術和國產施工設備,推動了管道裝備製造能力的升級換代。”國家管網集團建設項目管理公司代表李波介紹。
有人值守無人操作
中俄東線首次實現了核心控制系統軟硬件全面國產化,形成站場“有人值守、無人操作”管理新模式,只需在調控中心下達一個指令,壓縮機組即可按照預設控制邏輯順序自動啟停。
國家管網集團生產部自控管理總監閆峰表示,中俄東線全線壓縮機組和全部壓氣站均具備遠程一鍵啟停功能,可實現多種工況、多種模式下的自動判斷與控制,與以往相比可減少運行人員約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