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場
《帝國驕雄Ⅱ》的上映,再次讓人對羅馬競技場充滿興趣。真實的古羅馬,是否如戲中角鬥士在場內出生入死?
兩集的《帝國驕雄》,皆講述一個奴隸從競技場上變成大受歡迎的角鬥士,再成為反壓迫、反強權的精神領袖。然而在古羅馬時代,最早出現的競技並不在競技場上,而是在祭祀先人,近似華人掃墓時的儀式。由於古羅馬是強大帝國,許多富人互相攀比,不斷在祭祀中增加競技次數,有時多達十幾廿場,派頭十足,以顯示自己的地位。
古羅馬統治者深明娛樂對政治穩定的重要性,公共浴場、公共劇場由此而生,競技場也愈開愈大,也最受歡迎。有的可容納幾萬人,比現時的萬人演唱會場館更大規模。當時人們喜歡觀賞人與人、人與獸互相殘殺,愈殺得狂暴,觀眾愈興高采烈,反映當時的變態人性。
參加競技的多是奴隸,有的在競技場上尋回尊嚴,確實因此成為自由人,但更多死於場上。電影中的敗者,由皇帝決定其命運,拇指向上,放其生路;拇指向下,當場處死。影片對這細節明顯做過資料搜集,還原歷史,顯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
忽發奇想,本澳也有仿製的羅馬競技場,若果發展競技活動,例如長期的表演,或能突破重圍,成為獨一無二的旅遊娛樂項目,相信大大刺激經濟,塑造出全新的金名片。
電影當然戲劇化,將奴隸與皇帝之間的恩怨愛恨,拍得引人入勝、劇力萬鈞,真正的大陣仗、大規模,然而古代戰爭片正逐漸式微,因為難拍、花錢、難賺。今個世紀除了兩集《帝國驕雄》,還有《天國驕雄》、《出埃及記:神王帝國》、《拿破崙》等,皆由列尼史葛執導,老人家八十六歲,再過幾年,此類影片或會湮滅。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