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澳門街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雲南文藝睇真啲
河邊新街
回望十九世紀末的中國
城中小景反映民生
擴闊休憩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1月24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城中小景反映民生

唐 嘉


    城中小景反映民生

    早前,在寫有關按押業短文時,已經準備了兩張新馬路長泰大按招牌下城中小景圖片(如附圖左一及左二),準備合併起來,在本欄寫一點感想。但在網絡看到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的網頁上,一幅可能拍攝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網絡圖, 那是新馬路長泰大按門前情景圖片,頗有懷舊紀念價值,也反映當年小城居民生活景況,相當難得。把它和筆者先前準備的招牌下人物小景照片,再合併起來刊出,反映今昔人物生活小故事,相信會引起閱讀興趣。加上參閱了《澳門Macau》第一六一期雜誌,由呂澤強建築師撰寫,對長泰大按結構描述的文章,引起筆者配合上述城中小景圖片,寫一段今昔居民生活城市記憶短文的興趣。

    附圖右邊“澳門記憶”的配圖,據資料顯示,本澳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按押店漸被淘汰,但從圖片中看到,長泰大按仍在營業,估計照片拍攝自七十年代左右。長泰大按門前一位大嬸,將售賣的蔬菜、花卉盆栽擺放在門前,等待顧客選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小城居民生活條件困難,但人們積極面對,挑着生活重擔,在鬧市中擺檔維生。

    隨着時間推移,一位老漢在同樣地方,蹲在長泰大按招牌下,手裡挽着白色膠袋,樽裝水瓶和小紅膠盆,讓經過的有心人偶爾放下零錢;櫥窗櫃裡站着毫無感覺的模特兒,構成一幅相對無言的城市小景。上世紀七十年代,人們面對當年的艱苦環境,自食其力,奮力求生;今天也在同樣位置,流浪漢缺乏家人幫助,社會扶弱機構是否可以伸出一點援手呢?

    在鬧市中一座建築物——長泰大按,歷經興衰,見證了小城人生百態。它有耐看的外形,有巨大羅馬圓拱入口騎樓柱廊,有用精緻瓷片拼砌而成的長泰大按招牌,有門樓頂部巴洛克式山花形狀門樓。自停業以來,店內大型“按”字的遮羞紅色木板消失了,它不像同街的德成大按,一切物件都被保留,成為首個政府與民間合作的行業博物館。

    長泰大按外形獨特,成為遊客打卡點。自停業以來,先後租予高檔百貨公司。近期租予手信名店,外牆髹上醒目搶眼鮮艷顏色,給人有面貌一新的感覺。惟最近經過長泰大按時,發覺騎樓外牆有部分牆灰脫落,有關方面宜多加注意修復。

    唐  嘉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