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失落的對話
——觀翠西 · 艾敏個展
上個月,翠西 · 艾敏(Tracey Emin)帶着她的個展《我跟隨你到最後》(I Followed You to the End)重返倫敦白立方畫廊。此次展覽延續了她一貫的主題和風格,展出了全新繪畫與雕塑作品,探討了“愛與失去”、“死亡與重生”等議題。艾敏從她最近經歷的一次重大變革中汲取靈感,以更強烈的表達繼續探索生活中那些最深刻、最私密的時刻。
我第一次了解到翠西 · 艾敏是在一次與碩士導師的談話中,當時我正為碩士畢業項目的進展感到困惑。由於項目圍繞與母親的關係展開,我思考如何將這種私人敘事與個人經歷帶入公共領域,同時能夠引發觀眾共鳴,促使他們重新思考家庭關係、個體自由以及性別角色。這正是我希望在項目中呈現的核心內容。
導師亞娜 · 舒爾茨(Jana Scholze)在此時向我推薦了英國藝術家翠西 · 艾敏。翠西 · 艾敏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她極度個人化的經歷,展現出作為女性的情感體驗和內心掙扎,生活中的經歷成為她創作的主要基礎。我的項目似乎與她的創作理念有着許多相似之處,因為我也從自身的掙扎、心碎與成長中獲得靈感。因此,亞娜認為我或許能從她的作品中獲得啟發。
作為此次展覽的重要作品之一,展覽同名畫作《我跟隨你到最後》(二○二四年)直擊愛的複雜性所帶來的深沉哀痛。畫面中,一個孤獨的女性形象沐浴在紅色與黑色交織的風暴中,她的輪廓被手寫的訴說包圍,這些話語彷彿在告誡那些傷害過她的戀人們:“你把我變成這樣,你們所有人——你們這些我深愛的人——是你們以各自的方式讓我感到如此孤獨。……像個傻瓜,我追隨愛到底,如同一個悲傷、受困的靈魂,我跟隨你走到了最後。”
同時,“死亡”的主題貫穿整個展廳——二○二○年,翠西 · 艾敏被診斷出膀胱癌,隨後進行了一系列手術,切除了受影響的器官以及大部分腹腔器官。在她的幾件作品中,生與死之間的面紗薄而透明,艾敏似乎通過這道透明的門檻與彼岸建立聯繫,正如在畫作《帶我去天堂》(二○二四年)中所看到的那樣。在這裡,主體呈現出一種寧靜的休息,彷彿漂流到另一個世界。然而,畫作中的寧靜場景——一個裝飾着藍色花卉圖案的房間——卻突然被主體軀幹噴湧而出的紅色所打破,將那種超脫世俗的瞬間無情地拉回現實的當下。
儘管近年來繪畫越來越成為艾敏藝術實踐的核心,她仍然持續創作雕塑。本次展覽中的兩件全新青銅作品證明了這點。《升天》(二○二四年)呈現了一個安息的女性軀幹,儘管其被安裝在牆上的方式讓人聯想到耶穌受難,營造出一種矛盾的情感。
另一件巨型青銅雕塑《我跟隨你到最後》(二○二四年),佔據了南畫廊的中央位置。這一件龐大的人物雕塑,帶有紋理的脊柱和凹陷的身體,暗示出一片崎嶇的地貌,身體因痛苦而扭曲、張開或蜷縮,這是一個關於生命掙扎與忍耐的視覺隱喻。該雕塑喚起了感性與親密的氛圍,儘管其規模龐大,卻巧妙地隱藏了這一份壓迫感。
伴隨艾敏一生的疼痛、流血、清醒與迷茫,都融入了她的創作之中。此刻,我想引用泰特美術館對於此次展覽的一段評語,以表達我對翠西 · 艾敏及其作品的長久感受:“翠西 · 艾敏的藝術就像是通往你內心某個遙遠角落的櫥櫃的鑰匙。這個櫥櫃曾被你填滿,並在很久以前鎖上,對它的記憶早已如霧般模糊。一旦這扇櫥櫃門被打開,你就再也無法將其關閉。裡面堆滿的記憶、物品和影像已然溢出,混亂且帶着一絲熟悉感地交織在眼前。”
文:子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