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視界)不東
(散策人間)夏日結束時的童年殘骸
(二弦)聽曲雜感
(斷章寫義)平淡的餘溫
(聲色點擊)媽媽的味道
(杏林外史)穆彰阿的離奇死亡
(古今亂炖)杜甫詩歌不寫頂頭上司
(一路向南)眼不見 心不煩
(筆雯集)陋室 何陋之有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1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聲色點擊)媽媽的味道

程 文

媽媽的味道

    小時頑皮不服管,母親說我是“甩繩馬騮”,一天到晚在外搗蛋闖禍。其實,“甩繩馬騮”也有安靜的時候,每當母親在廚房大顯身手,肯定乖乖呆在家中等吃,“甩繩馬騮”的胃被管住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物質貧乏,母親一雙巧手卻能變着花樣弄出美味。當時百物限購,父親拿着省下來的布票油票糧票,向農民換雞蛋鴨蛋。母親把每隻蛋的性價比提升到極限:雞蛋除尋常的烚炒煎外,還有每周甜品:嫩滑清甜燉蛋,這是至今掛念的味道;鴨蛋泡在鹽水中,浸出流油的鹹蛋。當鴨蛋還閉封在鹽水中未許“出爐”之際,頑童已偷偷打開罐蓋,拿淡鹹鴨蛋煮了試味,直到後來母親覺察好幾隻鴨蛋“不翼而飛”,直接以封條封死罐口,先行先試行動才告終止。

    父親和母親嗜甜的口味一致,廣東糖水在我家永不缺位,自家石磨磨的杏仁糊、芝麻糊,還有甜薄罉、豆撈,以及小時最愛的甜糯米飯,全是母親管住“甩繩馬騮”的法寶,清貧日子也因此變得甘甜。

    從小,母親就帶我入廚,個頭未有灶頭高的年紀已要學洗菜煮飯。她常嘮叨:“不論一家人還是一個人,湯要喝好,飯要吃好,糖水也不能缺。”長大後,明白母親的苦心,想吃好東西先要學會煮,雙手和舌頭一樣靈巧,才算是吃貨。

    至今心心念念的是母親的角仔和豉油雞。從前,農曆新年前,母親都忙着炸角仔,這天“甩繩馬騮”肯定不往外跑,坐定定,等着角仔香。母親以豬油、雞蛋和麵,餡料是花生碎末、椰絲和砂糖,雖只是三樣,但做工半點不簡單,花生先要炒香,再摏成碎末,母親和祖母都喜歡摏花生碎末,說這樣才能壓出花生油,吃起來和聞起來都香。

    一隻隻角仔在燒滾了的油鑊裏炸得滾圓,一屋子香味,是如今夢裏媽媽的味道。(我的父親母親 · 五)

    程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