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青少武威研學增民族認同
【本報記者牛寅虎武威十五日電】“大手牽小手 · 絲路一起走”澳門青少年甘肅歷史文化國情研習團今日展開武威研學之旅,先後前往抓喜秀龍草原、涼州會盟紀念館、雷台漢文化博物館、武威文廟及五涼文化博物館,全方位了解名城武威的歷史文化魅力。
武威古稱涼州,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稱,因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中心城市。因地處絲綢之路西段的要隘,歷代王朝都曾在武威設郡置府。
感受民族一家親
今日中午,一行由蘭州乘車轉抵武威天祝藏族自治縣,參訪抓喜秀龍草原,近距離了解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情況。天祝在藏語中意為英雄的部落,地處祁連山東端,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由周恩來總理在一九五○年親自命名,是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全縣有藏、漢、土、回、蒙古等廿八個民族。
在遼闊的抓喜秀龍草原上,五彩經幡、白頂帳篷民宿和成群的牛羊星羅棋佈,澳門師生放飛自我,盡情拍照,徜徉於大美藏鄉風光。有團員表示,當地藏民和幹部為研習團獻上潔白的哈達,又送上一杯杯熱氣騰騰的奶茶,充分體現其熱情好客,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一家親,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交流互鑒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之後,一行前往武威市區,在涼州會盟紀念館,通過了解“涼州會盟”的過程及影響,增進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西元一二四七年,西藏薩迦派宗教領袖薩班與蒙古汗國皇子、西涼王闊端為和平解決西藏歸順問題舉行“涼州會盟”,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研習團團長何萍萍表示,涼州白塔寺是西藏歸屬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的歷史見證地,是次親臨此地,受益匪淺。中華民族團結統一,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一行還走訪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出土地雷台漢墓,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參觀西北地方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武威文廟,通過尋訪古跡,培育愛國情懷;走進五涼文化博物館,了解前涼、後涼、西涼、南涼、北涼文化的考古成果和遺產價值。
簡牘述絲路文明
今早,一行還在蘭州參觀甘肅簡牘博物館,了解甘肅簡牘中的絲路文明與中華智慧。甘肅簡牘博物館是目前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現收藏各類文物逾五萬件(組),其中包括天水放馬灘秦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等共計近四萬枚簡牘。
參觀中,一行通過簡牘的考古發現、壯闊的絲路故事、漢代邊塞生活、古代吏治法度,了解簡牘中的法律、政令、書信等內容。團員感歎,該館簡牘數量眾多、品類豐富,敘述輝煌中華兩千多年前在絲綢之路上的動人故事、真實事件及智慧光芒,為泱泱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所作出卓越貢獻。深深感受到中國智慧及中華文脈綿延數千載的賡續傳承,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