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樂團的靈魂人物詹森雄
近年來,兩岸四地的大型劇院或音樂廳,都會邀請世界級古典音樂指揮家,率團演出。這些指揮家多來自西方,專精西方古典曲目,但對於華人音樂所知甚少,因此表演時總感到與觀眾之間有道文化隔閡,不易觸及華人音樂的核心,也難跨越古典與通俗音樂的藩籬。如何尋找東西方音樂的共同元素,為彼此搭起音樂交流的橋樑,是許多音樂人終身的志業。而早在一九七○年代,台灣華視大樂隊的團長兼指揮詹森雄,就建議要將傳統樂曲如:黃梅調與傳統民族音樂,甚至當時華人世界的流行音樂,重新編曲,透過交響樂與傳統民族音樂聯合演奏,與本地觀眾分享,也可推展到國際舞台,建立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樂曲。五十年後的今天,這些想法早已付諸實現,華人音樂也傳播到世界各角落。當年這位集“演奏、編曲、創作與樂隊指揮”全方位才能的台灣音樂人,一路上帶領三個樂隊,為當時紅極一時的華視大型綜藝節目如:《孔雀開屏》、《綜藝100》、《劉文正時間》、《臨風高歌》、《鑽石舞台》配樂伴奏;更為兒童電視節目《大自然教室》中的〈大自然的奇妙〉、家喻戶曉的《包青天》連續劇等主題曲編曲。連後來開播長達九年多的《鑽石舞台》等節目,都有詹老師的音樂足跡。
這位在台灣演藝圈不可多得的音樂靈魂人物,素有“詹老師或莫里桑”的稱呼。根據一九九六年知名歌手費玉清的專訪,詹老師回憶早期台灣生活貧困的情況,甚至因為年少遭逢父喪,被迫中輟學業,負擔家計。他出生在台灣三大樂隊發源地之一的台北松山饒河街,自小在學校樂團中耳濡目染。高中輟學的他,白天到正在大興土木、準備在台灣復校的政大工地充當板鐵工人。等到攢夠錢買下小喇叭,下班後跑到附近木柵指南宮半山腰,面向人煙罕至的樹林練習吹奏。而後因緣際會參加當地的康樂隊,從吹奏小喇叭與打擊鼓手做起。當時為了生存,什麼都做,什麼都學。甚至因樂團的薩克斯風樂手退休,苦練後走馬上陣演奏!儘管從未接受任何正規的音樂訓練,詹老師憑着個人的音樂才華與嚴謹的做事態度,四處向樂師與同僚請益,學會樂團中各種樂器的演奏與抄樂譜。那些年他彷彿像個“音樂工匠”般全心投入,認真專注地盡其所能,慢慢從演奏到編曲。一路上受到多位貴人提拔,讓他在競爭激烈、淘汰率很高的演藝圈,找到自己的位置。先後為早期台灣老三台的台視、中視與華視等效力,擔任綜藝節目樂隊指揮。由於能夠掌握每位歌手的表演風格及路線,他曾多次為享譽華人世界的鄧麗君女士,編輯唱片;連紅極一時的張小燕、胡瓜等主持的綜藝節目,都仰賴他率領樂隊伴奏與音樂擔綱。那些年,許多來自台灣,紅遍東南亞的連續劇主題曲配樂,也不乏出自他的手筆,可說是當年台灣流行音樂中非常難得的人才!
詹老師長年擔任電視台樂隊指揮一職,在演藝圈備受各界敬重,但私底下他卻常規勸家裡的後輩,好好念書,不要踏入他一輩子熱愛的演藝工作。他從未進一步說明何以不鼓勵年輕人步他後塵?可是在他得知有子孫聽了他的建議,好好讀書,後來進入他當年蓋過的大學教書時,他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位走完傳奇一生、擁有多方位音樂才能的華人流行音樂指揮家,他不只精通西洋樂曲,連黃梅調等樂譜,也都深深印在腦海中。他期望有朝一日能將華人的流行音樂推向國際舞台。演藝圈尊稱他為詹老師,但如果不是造化弄人,或許當年他也能走上大學講堂,分享音樂與人生。在近半個世紀裡,他用流行音樂深入一般市井民眾的生活;也為後來有意加入的人們,以身示範流行音樂背後的嚴謹規範與敬業精神。在家裡,他更毫不藏私,為晚輩提供職業生涯的忠告。他的一生,讓人認識到從事音樂工作,除了努力,還需要天賦、機會與使命感。在五光十色的絢麗舞台上,在光鮮亮麗的演藝人群中,如何保持音樂追求的初心,維持音樂人的自身風格,這需要多大的毅力與堅持!
(詳見Youtube: 費玉清專訪/華視音樂的靈魂人物——詹森雄老師)
周祝瑛(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