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看“國慶牌樓回顧展”憶舊
(荆棘與綺夢)尊重
(潤物無聲)靜
(四方聽音)日本之旅
(橘園種玉)出書的困惑
(板樟堂忘情書)搭配對了才有感覺
(盡量輕鬆)不卑不亢
(此情可待)黃金周
(筆雯集)閒話辣薑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1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潤物無聲)靜

馬有慧

    “靜”是“耕”的初文,即無爭而安。

    《黃帝內經》對養生和養神的要求是“恬淡虛無”,“恬”是安靜、安然和放鬆。

    家父馬萬祺從小教我“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小時候只知道出自《誡子書》,並不明其深意,但每每看到父親對名利的淡泊;對毀譽稱譏的冷靜;對愛國的堅定和熱誠;對澳門和祖國同胞的關懷,我就知道他有一顆很強大的心,能容而不屈。家父教我遇事不要動氣,要冷眼旁觀,初步“靜”的習慣就是這樣培養出來,因為心靜下來,才能聽到不同意見,感受不同的聲音。“靜”下來,雜念開始沉澱,腦子自然清醒,容易追溯到事情的來由和真相,心明就有方向和策略,建立自信解決困難。

    “靜”是需要慢慢培養和反覆實踐力行,也需要戒掉一些壞習慣,莊子在《大宗師》云“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嗜慾包括大魚大肉、過度看手機、作息不定時、放縱身心、心隨外物轉收不回來……這些都令人難以入靜。修“靜”就要相信“靜”對身體、對心情都有好處,有此信念才能堅持,每日抽五至十分鐘安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如是慢慢把“安靜”時間加長,並能反觀自己的身體和心態,取長補短。

    我自小跟在家父身邊見證他樸實無求的生活,自然容易靜,所以父母身教很重要。父母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煩躁和不安,不要鼓吹名利和奢榮。

    南懐瑾老師除了教我靜坐的方法,也讓我對“靜”有新的認知。南老師在《大學微言》中提到,天地宇宙和萬有生命也永遠在動中,《易經》乾卦的“象辭”說“天行健”。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所謂的靜,是一種生生不已,綿綿不絕,極大快速而卻像緩慢的動作而已。我們體會到的靜態是心理意識和有形有質的作用。普通人心理意識的思潮連帶情緒的波動,需要先用智知來制心一處,達到“知止而後有定”,然後由“定”到“靜”。

    馬有慧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