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演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原始野蠻與崇高信仰
法國大學生的課業壓力
誅奸衛國怪力亂神 割肉救母孝感動天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0月10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誅奸衛國怪力亂神 割肉救母孝感動天

令狐昭


林家聲在《三戰定江山》獲神仙相助,誅奸衛國。


《馬騮精出世》由于素秋扮演 孫悟空,譚蘭卿扮演豬八戒。

    誅奸衛國怪力亂神    割肉救母孝感動天

    令狐昭

    《仙鶴神針》(一至三集,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二年)勢如破竹、光焰萬丈,同業眼見羅斌夫婦旗開得勝,不敢貿然跟風,紛紛轉戰其他電影類型。諸如胡鵬與伍錦霞合製了《紐約唐人街碎屍案》(一九六一年),康毅與凌雲聯導了港僑電影《浴室飛屍》(一九六二年),王風拍製了立基創業作《連環謀殺案》(一九六二年),吳回為光藝執導了《九九九怪屍案》(一九六二年),接二連三的怪屍奇案,教人充滿遐想。然而粵劇片中備受青睞的宮闈文戲和戰事武場,正好讓武俠片的歷史傳奇英雄得以喘息。那時黃鶴聲的《花木蘭》(一九六一年)、《無敵楊家將》(一九六一年)和《薛門七女將》(一九六二年)皆由女將掛帥,馮志剛的《梁紅玉血戰黃天蕩》(一九六一年)派出“全女班”上陣殺敵,胡鵬的《洪宣嬌》(一九六二年)以“為國家為民族是女性的模範”作招徠。有些戰爭片在盡情表演舞台功架之餘,不乏神怪的陣法佈置和破陣場面,如《無敵楊家將》有穆桂英(于素秋飾)攻打火焰陣,《龍虎風雲萬里紅》(一九六二年)有尹玉龍(麥炳榮飾)用魔龍毒血破解玄天大法。

    其時于素秋不斷跨越武俠片和粵劇片兩大電影板塊,林家聲則在這兩個維度裡誅奸衛國,大顯神威;後者更在《三戰定江山》(一九六一年)獲仙翁相助,成為“誅奸屠賊,挽救國難”的勇將功臣。兩大片種有福同享,不僅令戰爭片所向披靡,也促使神怪片接踵而至。大聯影業公司領軍人物陳焯生一邊與楊工良合導《鍾無艷掛帥征西》(一九六二年),一邊製作《孫悟空鬧龍宮》(一九六二年),由陳寶珠反串孫悟空一角。反應迅速的製片家伍興華,立即開拍《馬騮精出世》(一九六二年)和《唐三藏取西經》(一九六二年),由于素秋演孫悟空,譚蘭卿演豬八戒。嶺光影業公司繼武俠片《武林十三劍》(一九六一年)後再次捨易取難,與韓國的漢陽映畫社合製《火焰山》(一九六二年)①,還安排當家花旦丁瑩短暫“變身”做孫悟空。楊江找來童星馮寶寶反串演出《紅孩兒》(一九六二年),誓要跟《火焰山》的徐小明一決雌雄。黃鶴聲包辦的《哪吒出世》(一九六二年)、《哪吒劈天救母》(一九六二年)、《哪吒三鬥紅孩兒》(一九六二年)和《飛天雷震子》(一九六二年),全由林家聲擔綱,確保哪吒和雷震子的男兒本色,不為同類電影的“女兒國”化現象所動搖;而其《大戰泗洲城》(一九六二年)則以京劇名伶粉菊花親率門人大展北派功架作賣點,讓扮演孫悟空的沈芝華與扮演善財童子的張露露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對槍。

    戰爭片和神怪片均大收旺場,實有賴性別身份的陰陽逆轉,還有家庭成員的離合悲歡。兩大傳統倫理元素所遭遇的挑戰與機遇,在一九五〇年代後期的粵劇片中已初見端倪。正如《七彩胭脂將》(一九五九年)的編劇李少芸利用楊家將陣亡的悲劇,以及楊文廣(任劍輝飾)遵從母親之命假扮成女子所引發的笑料,戲謔女伶反串男角、女性充當先鋒的銀幕大勢;導演黃鶴聲能夠在戰爭片和武俠片領域獨當一面,全因其駕馭能力和先見之明。不過意念超前的粵語片並非少數,吳回的《寶蓮燈》(一九五六年)、胡鵬的《哪吒鬧東海》(一九五七年)、珠璣的《蟹美人》(上、下集,一九五七年)和龍圖的《無頭東宮生太子》(上、下集,一九五七年)等神怪片②,都讓觀眾置身於感人肺腑的家庭倫理氛圍。難怪陳焯生的處女作《紅孩兒水晶宮救母》(一九五九年),跟王風的處女作《白娘娘借屍還魂》(一九五九年)和《哪吒蛇山救母》(一九六〇年),無一不是孝道傳統與感恩文化的延伸。③奈何哪吒在《白娘娘借屍還魂》裡割肉救母,反而鑄成大錯。

    尋親、救母、教子同為這時期粵語片的主旋律,是以標榜孝感動天者④,不計其數。家庭倫理題材異常活躍,或許跟難民持續湧入香港導致骨肉分離情況普遍有關;而神怪元素與倫理元素的有機融合,乃業界避免重蹈昔日神怪片覆轍的折衷方法⑤。其實早在一九四八年,神怪片與技擊片同時發芽,少林英雄方世玉也曾跟哪吒、紅孩兒、孫悟空等神話人物一起活躍於粵語影壇。當時南來影人洪仲豪既與馮志剛在《方世玉與苗翠花》(一九四八年)裡聯手,又跟葉一聲在《獸國神魔》(一九四八年)中結盟。數年間,方世玉電影層出不窮,有時更以神怪武俠片的姿態現身;同一時期,葉一聲製作的哪吒電影系列、《紅孩兒》(一九四九年)和《石鬼仔夜戰五虎將》(一九四九年)等,都由“神童”⑥羽佳主演。可是相關作品因含有色情或怪力亂神等內容而受盡唾罵,其“歪風邪氣”在譴責聲中逐漸消散。無論如何,戰後曾經勢不兩立的香港神怪類型片先驅及其對頭人,豈能預料到武俠片和神怪片在十年後再度合流,甚至幻化成一股翻天覆地的超自然力量。

    (粵藝武俠片的前世今生 · 四十)

    註釋:

    ①香港首部伊士曼彩色特藝綜合體闊銀幕粵語片。

    ②“無頭東宮”系列是大聯的代表作,也是余麗珍電影生涯的標誌,後啟其神眼東宮和飛頭公主等神怪戲路。

    ③其後陳焯生和王風因惺惺相惜而在《仙鶴神童救母斬蛟龍》(一九六二年)合作。

    ④可追溯至《寶蓮燈》的劈山救母和《蟹美人》的劈石救母。

    ⑤兩者融合,能在文以載道的大前提下,進行電影形式、意念、類型的革新與改造。倘若衛道者的口誅筆伐行為轉趨溫和,乃適應時代步伐的表現。

    ⑥從羽佳到阮兆輝,再到林家聲和馮寶寶,幾位哪吒或紅孩兒的扮演者都有“神童”美譽。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