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拍:教育的罪惡
生態攝影中,為人詬病,是一種擺拍行為:攝影師為了拍到美麗的畫面,從鳥巢裡捉出雛鳥,讓親鳥趨步餵食。又或是將蜻蜓捕捉到攝影棚,對牠噴水,製造出驟雨的場面。還有撐着葉子像撐傘的雨蛙……喀嚓一聲,一幀天倫絕美圖出現。但後來動物的死活如何,在攝影倫理中,這種行為飽受爭議。
我以為這樣殘忍的行為只是針對動物,但未料我竟然在家樓下的托兒所,看到了一模一樣的畫面!春天到了,幼兒排排站。公共街樹上插了一束塑料花,保育員讓幼兒逐一與花合影。“下一位!”孩子們面無表情。
這是教育前線容許的微小不道德行為。
一次家長會,有家長提出希望可以在課堂間收到孩子們的相片。老師委婉回應自己會盡力。另一位爸爸提出,老師的責任是課堂,不是幫我們的小孩拍照,要求拍攝與上傳,讓老師花太多精力在這些瑣碎的雜務上,而沒有辦法好好跟學生交流,這些要求,豈不是本末倒置?
那位爸爸的話語擲地有聲。
再後來幾年,世界出現了光怪陸離的趨勢:許多地方開始討論前線文書過勞、情緒勞動超負荷的狀態。澳門不遑多讓,教學活動相片佐證是其一,以為是簡化文書,卻無故成為另類的負擔。
我想起自己收過孩子一份份超過十頁IEP報告(而下面還有近十疊):“這都是您做的嗎?”我問心理組負責融合教育的老師,“是的。”“呀,辛苦了!” 文書上的勞役,怎麼也無法命名這段過程中,我們曾經的合作與交往,那是遠遠多過那十頁的報告,想到都會流眼淚的小細節。
若果為了證實有效的教學現場,進行無效的“擺拍”,以為用這種方式就能解答充滿疑惑的孩子、平息成長的激烈與疼痛。那也太簡化了。量化的數據,永遠是給那些從沒參與過、也無需負責孩子人生的“管理員”看的。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