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書寫新綠色奇蹟
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年來,中國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謀劃開展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中國生態文明之路越走越篤定、越走越寬廣,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書寫新的綠色奇蹟。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今年夏天,山西省右玉縣蒼頭河畔,紅旗口村三十多畝集體林地裡綠樹成蔭,前來露營的遊客紮起帳篷,盡享綠色生態之美。
新中國成立初期,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右玉縣林木綠化率不足百分之○點三,群眾飽受風沙之苦。七十多年來,右玉縣幹部群眾持續不斷植樹造林,林木綠化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七,將“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昔日沙地不僅種出一片片綠蔭,更“種”出了當地百姓的好日子。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的森林覆蓋率僅百分之八點六,風沙肆虐、水土流失等影響群眾生產生活。上世紀五十年代,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號召“綠化祖國”。如今,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中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百分之二十四點○二,成為全球“增綠”的主力軍。
污染防治成效彰顯
九月七日是“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在今天的首都北京,人們發現隨手一拍就能得到“美顏藍”、“漫畫雲”。
近年來中國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尤其是北京空氣治理成效明顯,被聯合國環境署譽為“北京奇蹟”。
改革開放激發了發展活力,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一段時間內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帶領億萬人民向污染宣戰。二○一三年,“大氣十條”——《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台。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大規模開展PM2.5治理的發展中國家。經過持續攻堅,二○二三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共二百○三個,佔比達到約六成。藍天白雲成為常態,中國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天更藍、水更清、地更淨,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政策制度不斷完善
今年九月十日,國家公園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這是中國首次從國家層面針對國家公園專門立法。
法律制度,是守護綠水青山的重要力量。經過數十年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生態文明“四樑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要求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鍥而不捨、久久為功,我們必將書寫出新的綠色奇蹟。
新華社記者 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