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鉅源載譽重歸搞演出
自從粵劇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在澳門特區政府的積極支持下,澳門粵劇又迎來了小陽春。話說澳門粵劇的興起,始於二戰時代,在烽火連天的當時,蓮花寶地是華人社會僅有的淨土,期間人口增長了六倍,彈丸之地竟有十多個戲班長駐演出,前年朱振華老師擔綱的舞台劇《風雨守衣箱》,背景就設在當時。和平後,各大名伶及著名樂師陸續返回原來之地,澳門粵劇亦由絢爛趨於平淡,但亦有部分樂師選擇留澳,因勢利導,有幾個大型曲社如“濠鏡”、“黑鷹”、“半閒”等應勢而生,肩負着澳門粵曲之傳承。直至國家改革開放,回想起八○年廣東粵劇院首度訪港澳的盛況,可算是萬人空巷。
之後,持續有專業演員及樂師來澳發展,粵曲社如雨後春筍,非常蓬勃。到了九十年代,有幾位著名樂師到來,中樂有高棠、曾鉅源,西樂有盧華、余世傑等,皆是獨當一面人物,為粵劇壇帶來了勃勃生氣。
當年人物到現今尚在圈中發光發熱的,只有曾鉅源師傅,他在十多年前被邀赴港授藝,至今仍孜孜不倦。他將會在本月二十一日載譽重歸,假永樂戲院舉行《曾鉅源從藝65載好友演唱會》,親自擔任中樂領導,主辦單位是香港源之聲粵劇曲藝會,節目包括曾鉅源、陳飛燕合唱《柳毅傳書之洞房》,鄧少琼、陳苑瓊合唱《紅粉忠魂未了情》,黃德正、莫燕亨合唱《琵琶行》,方顯頣、何舜華合唱《鳳儀亭》,司馬祥、楊漢琴合唱《琴心記之賦詠白頭吟》,郭都、曾慧合唱《別館盟心》,朱振華、陳素婷合唱《情鑄寒江關》,葉奇、麥玉清合唱《海瑞傳之碎鑾輿》。
當晚舊雨新知,聚首一堂,定有一番熱鬧。
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