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十餘項缺失“待改進”
台自造潛艇天價預算挨轟
【中新社北京十二日電】台海軍近日承認自製潛艇“海鯤”號已發現十餘項缺失“待改進”。不過,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凍結相關預算的主張仍遭民進黨強烈反對。
充滿爭議的台灣第一艘自製柴電潛艇“海鯤”號今年二月正式下水。台海軍參謀長邱俊榮十日介紹,目前台海軍和台船公司在高雄進行的相關泊港測試進度近六成。他宣稱外傳“海鯤”號發現七十項缺失並非正確資訊,但承認確有十餘項缺失。
認諸多項目需改進
台軍是在媒體揭露“海鯤”號泊港測試中逾七十項未通過、相關製造專案出現“群龍無首”狀況後召開記者會澄清。目前已公開訊息顯示,該艇原訂十月出海測試,隨着泊港測試諸多項目需改進、重新檢測,出海測試或延後至明年四月。但邱俊榮堅稱,整體製造進度仍在預期內,“可望明年十一月達到交艦條件”。不過,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八月卅一日引述軍方人士透露的消息指,台防務部門已同意該艇延遲到二○二九年結案。
涉及官兵生命安全
《聯合報》等媒體質疑,後續艇自製專案涉及天價預算及官兵生命安全,軍方應務實面對測試過程中暴露的所有問題。
“海鯤”號為“海鯤”級潛艇的原型艇。台軍方已編列計劃,將在十五年內(二○二五年至二○三九年)再建造七艘量產型“海鯤”級潛艇,預算共計約二千八百四十億元新台幣,已通過台行政當局核定。
“海鯤”號尚未海上測試就編列天價量產經費,軍事專家、台灣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台自製潛艇幾近全新設計,風險原本就高,潛藏問題在海測階段浮現;預算編列本應按部就班,不宜在構型還無法確定的情況下編列金額龐大、長期程的量產預算。
操之過急噩夢一場
《中國時報》近期一篇社論也指出,自製潛艇能否成功,變數很大。後續艇平均造價四百億元新台幣,巨額預算都是民脂民膏,不能不審慎評估。民進黨當局操之過急,大冒進或成一場噩夢。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唐樺稍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海鯤”是經驗不足、充滿爭議、硬生生拼凑出來的台灣自製潛艇。
成綠宣傳選舉工具
她分析,“海鯤”號是民進黨重要的宣傳和選舉工具。繼二○二三年九月“不沾水”的下水政治秀之後,今年的各項測試則是財政秀。伴隨後續潛艇預算審查進入台灣主要政黨之間“攻防戰”的拉扯,其製造提速的背後是民進黨當局的政治算計。
曾任台海軍艦長的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也指出,台潛艇自造專案經特定媒體不斷對外曝光進度,細節隨意公諸於世,甚至配合選舉需求與政治操作,司法機構對此視若無睹,防務主管機構也毫不在意,其不可思議程度將成全球軍事史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