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6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摩羯”吹走瓊文昌近一年GDP
瓊進出島交通漸恢復
“摩羯”成登陸我國最強秋颱
秋日美景
技能比試
“飛車”矚目
濫用監控惹禍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9月9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摩羯”成登陸我國最強秋颱

    “摩羯”成登陸我國最強秋颱

    據《中國氣象報》報道,今年第十一號颱風“摩羯”重創海南,據初步估算,給海南造成的經濟損失遠超二○一四年超強颱風“威馬遜”,成為自一九四九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秋颱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在超強颱風級別維持時間長達六十四小時,凸顯了它異常強大的能量和穩定性。

    南海季風活躍

    自九月二日以來,“摩羯”先後登陸菲律賓呂宋島、我國海南省文昌市、廣東省徐聞縣以及越南廣寧省。為何會四次登陸?據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玲介紹,主要原因是颱風“摩羯”自生成後,走向以偏西行為主,偏北的角度較小,導致其路徑會穿過我國海岸線及多個沿海地區的島嶼或國家。她說,“當下已進入九月,偏北風在此時開始增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摩羯’向北移動的幅度,導致其登陸次數較多。”

    那麼,“摩羯”為何能在超強颱風級別維持的時間長達六十四小時?這主要歸因於季風活躍等外部環境的疊加效應。張玲提到,目前南海季風非常活躍,維持了一條東西向赤道輻合帶,為“摩羯”提供了能量維持的十分有利條件。特別是在九月四日,“摩羯”西側的孟加拉灣和其東側日本以南洋面上均存在熱帶低渦系統,這兩個系統將“摩羯”夾在中間,並為其注入了大量水汽,促使其得以發展強大並維持。另外,九月以來,南半球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導致越赤道氣流持續增強,也助力了“摩羯”強度的維持。“越赤道氣流是指南半球的氣流越過赤道,向北半球輸送的過程。這種氣流的增強,攜帶了大量水汽,為‘摩羯’的強度維持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張玲解釋道。

    弱冷空氣助力

    不僅如此,九月三日開始,北方弱冷空氣逐漸南下,正巧趕上“摩羯”進入南海後,得到了北方弱冷空氣的助力。

    “弱冷空氣從颱風的北側進入低層,增強了‘摩羯’北側低層向颱風中心的流入,從而導致颱風眼區附近垂直運動的增強,使其發展得更加迅速。對‘摩羯’強度發展來說又添了一把火。”張玲說。

    此外,南亞高壓的南界較為靠北,“摩羯”北側的偏東急流較弱,為“摩羯”營造了一個垂直切變較小的環境場,使其在垂直方向上能保持直立,亦有利於其穩定發展。且“摩羯”的高層出流條件也很好,使得其垂直方向上颱風次級環流持續加強,這也是其能長時間維持超強颱風級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玲表示,這一系列條件疊加在一起較為少見,促成了“摩羯”刷新登陸我國最強秋颱風的紀錄。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