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有幾紅? 《史提芬周》有幾爆?
上星期的爆場大秀《斯拉法的下雪秀》一如意料中的精彩,無論是小丑演員的魅力、中場休息的互動、全場觀眾拉扯超巨型蜘蛛網、噴向觀眾的瘋狂雪暴和七色巨球、感人的與大衣共舞自憐,一切盡在表演者掌握之中。大秀一個接一個,這星期五、六不能走寶的是在澳門文化中心上演的舞劇《詠春》,由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呈現武術與舞蹈的水乳交融,自二〇二二年首演後紅遍內地多個城市以至新加坡及倫敦等地,巡演超過一百多場。說它有多紅,舉個例子便知道。在今年新春時,某個有檸檬味道的當紅國際運動服品牌,邀請了奧斯卡影后楊紫瓊及舞劇《詠春》八位舞者拍了賀歲宣傳片《新春,詠春》,慶祝象徵新生和希望的春天。邀請楊紫瓊當然是因為她的名氣,加上她曾主演電影《詠春》,而“詠春”二字又有歌詠春天的意思,舞劇《詠春》的加入,昇華了宣傳片的藝術和文化品位,拍攝影像優美,所有元素相加成為絕配。
澳門觀眾是幸福的,《詠春》對舞台的要求很大,不是每個劇場都能做到百分百原版,因此《詠春》有大小不同的版本,而澳門文化中心恰好可以符合原版的要求,實在難得。因為慶祝國慶,票價豐儉由人,澳門居民半價,最平一百元已可欣賞,對比在內地數百到近千元的票價,實在無話可說。《詠春》由內地最有市場價值的舞壇“雙子星”韓真、周莉亞執導,她們有眾多膾炙人口的舞劇作品,包括《只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均是火紅之作。《詠春》講述葉師傅遠走他鄉,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館街,為詠春傳承打開一扇門。劇中演員的服裝採用了國家級非遺的香雲紗技藝裁製而成。香雲紗製作工藝繁複,現已瀕臨失傳,香雲紗的融入不僅提升了舞劇的視覺效果,也為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新的表現方式。
兩個大秀過後,下星期回看本澳作品,雖然沒有上述外地作品的龐大,卻有澳門創作人的鬼馬和創意,一樣是爆款話題之作的《史提芬周》,是一眾劇場人向周星馳致敬的作品。周星馳的電影陪伴不少人成長,當中眾多經典場面和對白,令觀眾捧腹大笑之餘,蘊藏人生哲理。《史提芬周》由近年甚受歡迎的楊螢映、梁展鴻、霍嘉珩、歐陽仲豪合演,把周星馳電影情節串燒,以強勁節奏快速上演,以此表達創作團隊對周星馳“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有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的景仰。《史提芬周》誕生自幾年前的澳門城市藝穗節,在酒吧中的演出,當時場場爆滿,今次走進文化中心小劇院,在九月二十至二十二日連演四場,可能是踏向海內外巡演的試金石啊 !
文:晴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