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劣天氣上班宜彈性處理
超強颱風“摩羯”襲澳,八號風球發出共十六小時。昨日下午改掛三號風球後,市面巴士服務陸續恢復,打工仔趕上班,多區巴士站現候車人龍。雖然警方、巴士公司派員維持秩序,惟路上車輛大幅增多,造成多條道路大塞車,交通添壓。
來勢洶洶的“摩羯”幸對本澳造成影響較小,有驚無險。氣象局昨日上午提前三個小時宣佈,八號風球於下午二時“落波”。結果全澳打工仔幾乎同一時間復工。本澳地小車多,短時間內集中疏導大量人員和車流,令交通難以承受。即使提早出門,但公交都在二時才恢復,多未能順利按時回到辦公地點,被網民調侃“返到公司都夠鐘收工”,令人啼笑皆非。
本澳不時受到颱風或暴雨的影響,雖然政府有完善停課機制,但針對僱員的工作指引則較模糊。當局早年制訂《颱風及突發公共事件下之工作指引》,但其適用範圍是懸掛八號或以上風球,以及當局基於民防而命令關閉特定場所、中止特定場所活動的期間,對於特大暴雨或極端天氣的情況則未有列明。試問一般企業應如何根據上述指引,保障僱員?
面對惡劣天氣,僱員定必處於被動,況且近年越來越多人跨境上班,穿梭澳門及內地,一套清晰的工作指引及措施顯得尤其重要。天氣或許不似預期,但職業安全應全天候得到保障,當局早前承諾會因應情況,制訂及推出適切工作安全指引,民間期盼盡快公佈規劃時間表,以至具體措施安排,更好保障各行業僱員的安全及權益。
現階段,僱主宜以安全和體諒為上,與僱員協商及訂定惡劣天氣下的上下班安排。值得注意的是,各行業不同職位的工作性質和要求,以至僱員上、下班地點或有不同,僱主不宜“一刀切”,而應盡量客觀看待、體諒每位僱員面對的不同情況,如懷孕、殘疾、居住地點交通不便等,作出情理兼備及彈性處理。讓僱員分批復工,又或給予彈性上班時間,甚至容許返回工作崗位有困難的僱員遙距工作,都是可考慮的方向。勞資雙方可因應推行經驗和實況,適時更新或修訂,令安排更人性化。僱員上班安全獲保障,勞資雙贏。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