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團體倡硏教師創新獎勵機制
梧州聯誼會學習三中全會精神
善菁同學會組團參訪橫琴
澳青探索京津增家國情懷
交流會探贛企在澳註冊中藥
瓊官員訪中總加強合作
團體市署探討街市發展
服總頒奬嘉許優秀學子
公職局民眾建澳介紹一戶通
中北區往返巴士需求殷
國際扶輪地區領導訪中聯辦
集美區領導訪粵澳工商聯
全城慈善會訪虹光軒溫馨
漁會祝雙慶宣講國情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9月7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團體倡硏教師創新獎勵機制



胡杏珊

    團體倡硏教師創新獎勵機制

    【本報消息】新學年已正式上課,除了學生開始新一年的學習外,一眾教師亦迎來繁忙的教學工作。九月十日為教師節,聚賢同心協會理事胡杏珊向全澳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祝福。

    弘揚尊師重教文化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教師應是一個社會的標竿。作為前線教師的胡杏珊表示,弘揚尊師重教文化,加強新時代高質素、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尤為重要,在教師提升自我水平的同時,亦要因應時代需求,了解社會發展態勢。同時,須將尊師文化融入學生日常言行,在校實施學風傳承行動等活動,傳播教育家思想、展現教育家風貌,注重尊師教育,甚至推進全社會涵養尊師文化。

    保障教師團隊建設

    胡杏珊認為,政府持續投放教育資源,能使整個教育團隊穩健向前。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教師團隊,確保專業團隊穩定性,是學校發展以及本澳教育發展的重要一環。希望政府加強對優秀教師激勵奬勵計劃,完善相關評鑑制度,對貢獻突出的教師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多給予表彰和奬勵。此外,亦可因應時代發展,給予勇於創新教學的教師,創設獎勵機制,相信能更有效提高教學積極性。

    希望政府能持續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縮減公私校之間教師的薪酬福利差異,增加包班津貼金額,減少教師的非教學類工作時間;改善教師退休保障,擴大社會保障範圍,積極研究退休教師的制度,全方位保障教師團隊建設。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