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推動土生文化存續
葡萄牙和澳門研究項目主任、加州伯克利大學研究員、社會學家羅伊 · 艾瑞克·澤維爾(Roy Eric Xavier)表示,“多得資訊科技發展,多國的葡亞及土生葡人社群不但得以存續,還發揚光大。未來最終將取決於土生社群在澳門、香港和大灣區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澤維爾指出,與由二○一二年開始進行的前幾次調查相比,今年葡亞/土生葡人調查的主要目標是探討受訪者如何維繫家族關係和文化身份。在以往調查中,重點在於其家族人數和定居地,維持聯繫和身份認同的問題以前也曾提及,但深入探討葡亞裔/土生葡人如何隨着社群的演變、時間的推移,以及在不同地方嘗試維持家族聯繫和身份認同有所助益。
族群一直保持聯繫
目前地域分佈,大致與二次世界大戰後從澳門和香港移民到其他地方的分佈相同。最多的土生來自香港,英語流利,他們移居美國、澳洲和加拿大並形成社群。少數人葡語流利,移居到葡萄牙,歐洲和巴西。然而,在這次調查中得知仍有一部分人(百分之八點七九)留在或回流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其他地區。這可能顯示,對於其他散居各地的土生來說,幾個世紀前創建的原始土生社群,仍然具有文化尋根的意義。
超過半數受訪者都對自己的親戚有所認知,這簡單事實顯示他們一直保持聯繫。這符合十六世紀以來葡亞/土生葡人家庭的傳統特徵:大家族、多代同堂、種族多元,這些特徵在廿一世紀仍然普遍。
自上次調查以來,過去四年的文化認同似乎有所加強。二○二○年的調查中,將“葡亞混血兒”歸類為“歐亞混血兒”。今年,調查分開兩組別,因為意識到歐亞裔可能包括非葡萄牙人(例如源自果阿、荷蘭或英國的家庭),與土生葡人混雜。但“葡亞混血兒”一詞只使用約十年,因此自認為是“歐亞裔”的受訪者(百分之十四點八六)較自認為“葡亞裔”的受訪者(百分之五點○四)為多。
維繫交流衍生合作
澤維爾表示,主要挑戰在於是否有能力和意願與後代保持家庭和文化的聯繫。尋根對很多人來說是好事,但最終聯繫必須與日常交流息息相關。換句話說,這些連結和身份認同的維繫,可以為土生葡人社群、政府和機構創造實質利益。其中一些活動可以是文化旅遊、教育合作、商業夥伴關係,或簡單分享不同文化資訊,這對年輕人來說特別重要,他們的生活已離不開視覺科技和應用程式。
自回歸以來,澳門土生國際聯誼會及其他社團在鼓勵和鞏固其社群方面做得很好,他們應為過去廿五年來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但大家不能將全部重擔寄托於社團,尤其是有需要舉辦文化旅遊、教育合作、商業夥伴關係或文化資訊分享時,更多需要政府和機構支持,以促成新合作關係並實現目標。
土生文化未被同化
澤維爾發現葡亞/土生葡人社群的身份認同這議題,正受惠於全球化及人口結構的改變。似乎沒有像最初擔心的那樣,全球化會使土生葡人文化“被同化”。儘管經過五百多年時間及離散到世界各地,但得益於全球化,土生葡人社群不但在多個國家中存續,還發揚光大。換句話說,科技與數碼創新令國界並沒有障礙土生葡人文化的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