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大衣訴說軍墾戍邊艱辛故事
衣服上紅的、綠的、藍的、白的、灰的,一塊連一塊……這不是國際時裝展裡五彩斑斕的新設計,而是掛在新疆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內,一件有着二百九十六塊補丁的軍大衣,已被認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站在滿佈補丁的展品前,澳媒高層參訪團員久久不願離去,被軍墾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
節省軍費投入建設
進疆初期的軍墾戰士面臨農牧業生產趨於破產局面,幾個工業小廠管理落後,產品質次價高,不能適應供求需要。為迅速改變新疆工業落後面貌,駐疆解放軍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將一年發一套的軍大衣改為兩年發一套,把國家撥付給他們的軍費省下來作為建設資金。同時,廣大指戰員也省下自己的津貼投入合作社,並節約菜金、糧食和衣帽鞋襪,累計每人每年節約九十餘元投入新疆的現代工業建設。就這樣,銖積寸累,聚沙成塔,駐疆部隊建起一座座工廠。
據講解員介紹,該軍大衣是在博物館成立初期,由八師一二二團一位軍墾戰士王德明老人向博物館捐贈。時至今日,這件大衣依然掛在軍墾博物館的牆上,每一塊補丁都在向看過它的後輩訴說着軍墾先輩戰天鬥地、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這段故事,也深深嵌入澳門團員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