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
南懷瑾老師說,生命中的“性”、“情”就是《易經》所謂陰陽兩半合攏。“性”是知性,生命本有的。“情”是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慾。七情對生理健康關係非常大。
七情的“喜”是與心臟有關的,一個人每天歡歡喜喜是很健康,所以佛學講“慈悲喜捨”。“怒”與肝臟有關,容易發怒與脾氣不好的人會傷肝。“哀”與肺腎相關,容易害怕、膽小怕事,便是腎氣不平和。“樂”是高興,人比較開朗,同心腎都有關係。“愛”,貪愛,屬於脾臟的關係,我們通常講脾胃,胃是胃,脾是脾,作用有別。“惡”,討厭,看到人與物隨時有厭惡的情緒。“慾”,狹義的是指對男女性的慾望,廣義的是貪慾,包括求名利,要權要勢。平常人對飲食、男女方面過分,可使心臟有問題,多愁善感、心多憂患,便由肺氣不平和開始,影響內臟健康。
總之,七情六慾與生理健康關係非常大,錯綜複雜,一言難盡。中國古代醫學所講的“五勞七傷”,便是這些原因。五勞: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傷: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形勞意損傷神,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
知道了“五勞七傷”,知道了“情緒”起伏也不必怕。有關喜、怒、哀、樂等情緒是屬於“身”的,尤其容易見之於形態表達的作用上。要想修整改正這些生來的習性,從事“修身”之學,便要從“心”的方面入手。只要明白了“誠意”、“正心”,明白了“心能轉物”、“心能轉身”,一切可以從“唯心”的力量自能轉變。
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每個人都生活在散亂或昏迷的現狀中,此心猶如雞飛狗跳,並不安靜在本位上,所以只要能收得放肆在外的狂“心”,歸到本位,就是真正學問修養的道理了。
馬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