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村調元
陳懷萱
讀清人書法絕句
丹地騰雲早致身,玉堂治事著書頻。
滇南戍史今何在,倜儻權奇拜後塵。
綿州李調元,字羹堂,號贊庵、雨村、童山、卍齋。進士李化楠子。幼承家學,過目成誦,州院試俱第一,乾隆二十八年二甲進士,時年三十。選庶常,散館改吏部主事,任廣東鄉試副主考,遷員外郎,官廣東學政、直隸通永道。學問淹博,舉凡詩古文辭,經史金石,方志雜記,已刻者四十餘種,包孕眾門,為清代蜀人冠冕。詩文有《童山詩集》、《童山文集》、《賦話》、《雨村詩話》、《雨村詞話》,又著《周禮摘箋》、《禮記補注》、《儀禮古今考》、《左傳官名考》、《金石存》、《南越筆記》、《羅江縣志》等,輯錄前人遺篇為《函海》,凡一百五十種。與遂寧張船山並有詩名,自負其作,與王夢樓、童梧岡、宋小岩、趙甌北、程魚門、徐步雲、畢秋帆、祝芷塘訂交,然人且有間言,何也?余依其事推之,性不諧俗而隨俗,引前輩袁子才為同調,仿紀文達為應制以質之,甲科出王夢樓之門而以梅都官薦蘇子瞻為比,不為標榜,則嫌攀附。時論袁(子才)蔣(心餘),其答趙耘菘書獨黜蔣崇趙,人以為諛。予謂詩人各攄心目,侃侃而談,理之故常,然言詞不馴,則近乎魯莽唐突。廼清季朱庭珍斥其專拾子才唾餘,俗鄙尤甚,犬吠驢鳴,不足以詩論,雖責之過刻,未必無見。其著書雖多,病在踳駁。當世名士僅程魚門為撰一詩序,其他著述均為自序。自道《童山文集》云:“今之刻文集者莫不請當代名人序,蓋欲人之譽己,不欲人之毀己,故借名人以傳也。其實傳與不傳,不系乎人而系乎己。己果可傳歟,人雖欲毀之而不能也,己不能傳歟,人雖欲譽之而不得也。”雖然在理,惟語言過直,或以他人所述有不慊於己。豈不聞“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是有違《詩》義矣。王述庵選《湖海詩傳》,並世作者六百有奇,其從弟鼎元、驥元在焉,獨不見調元之名。舒立人撰《乾嘉詩壇點將錄》,不收調元,亦是一奇。五十歲和祝芷塘詩,“平生性烈如夏日,有樹絕不言溫室”,因劾永平知府,忤當道,翌年奉旨護送《四庫全書》至盛京,途中遇雨,沾濕黃箱,坐遣戍伊犁,以母老贖歸,居家著述。築萬卷樓藏書,多手鈔天祿珍秘,手訂藏書約,嚴禁後人分析。嘉慶五年為土賊所焚,片紙無存,“燒書猶燒我,我存書不在。譬如良朋沒,一慟百事廢”。越兩年,遽卒。當其塞外遇赦,有勸設法開復,以坡詩“便從洛社休官去,猶有閑居二十年”為答,嘉慶七年十二月卒,前後垂二十年。祝芷塘懷李雨村詩,“好色復好書,遇事太果斷”,芷塘十六歲與調元訂交,知之久,言之必有所據,則其性情如見。亦能書畫,此李調元為玉瑞一兄行書“老樹鶴棲存夜氣,清池魚躍見天機”七言聯,為元人周霆震句,款下鈐朱文“雨邨”、白文“調元之印”。自述齠齡其父以《九成宮》原搨課臨橅,而此作殊不類歐陽信本,書學似非專門,但能揮灑自如而已。生平不好吏事,以翰林為易讀書,不得以此終,則以詩雄,雖悲詫不形,而鬱折往復一見於詩。《函海》刻楊升庵遺作獨多,其過升庵墓有感:“可憐一字千金值,急付裝潢尚難得。萬峒獞獠皆知名,九重虎豹竟不識。丹鉛錄比離騷詞,有明博學無與媲。蜀人固自例遣謫,潮陽儋耳無此悲。”末句“不覺淚下如綆縻”。升庵本絕世才,以大禮議肇禍,終老滇南戍所,平生著作等身,雨村直以升庵託言身世,情見乎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