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城規委倡擴監測護文化建築
(新聞小語)學子內地參訪豐富成長體驗
團體促完善文遺檢測系統
今有雷雨內港或微浸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8月20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城規委倡擴監測護文化建築



施冠雄


城規委籲擴展世遺監測中心監管範圍

    冀世遺監測中心覆蓋至被評定不動產

    城規委倡擴監測護文化建築

    【本報消息】文化局近日回覆議員稱,六月中旬大三巴牌坊立面聖像壁龕受雷電擊中跌落石塊,事後經多項數據評估牌坊結構安全後重新開放並向公眾交代結果。身兼城規委的建築師施冠雄認為,世遺監測中心為當局判斷事件風險及應對危機發揮一定作用,冀未來持續提升中心的監測力度及覆蓋範圍,實現文遺保護的智慧化及訊息化。

    跨部門對接數據

    施冠雄稱,運作將近兩年的澳門世界遺產監測中心,系統化及自動化監測“澳門歷史城區”,分析和記錄遺產變化,適時發出預警訊息及積累歷史數據。當局透過分析監測中心記錄的數據及其他相關資料,得以迅速判斷事件對牌坊結構的影響,作出翌日重新開放的決定,亦能更早向公眾交待事件釋除疑惑。

    這體現出智慧科技和信息化管理在科學保護文化遺產、維護及改善其現狀方面上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隨着極端天氣的多發以及各種社經活動均會對文遺自身及其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如近日漁翁街天后古廟古樹再次塌樹枝,壓到廟宇戶外空間及神龕。當局須以更主動和前瞻視角保護文化遺產,進一步提升中心的綜合監測力度,建議當局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相關法律推動跨部門合作,使中心對接更多相關部門的數據平台,更立體呈現受監測的文化遺產狀態,加強應對各類風險的能力,能更好地保護澳門的珍貴文化資源。

    綜觀現時世遺監測中心主要監測“澳門歷史城區”。然而,歷史城區外亦有不少具有價值的建築物需保護,並指出在城規會的工作曾有規劃條件圖申請者被要求回復已經倒塌的建築物組成部分。期望當局日後將中心的監管範圍從現有的世界遺產擴展至被評定的不動產,乃至更多具保護價值的文化建築,助政府和業權人制定和執行更完善的保護計劃。

    同時,特區政府亦能報告更多本地保育工作至國家和世界遺產中心,更好接軌國家和國際的保護管理要求,進一步完善澳門文遺保育工作,迎接即將到來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十周年紀念。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