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7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胸悶就一定是冠心病?
正念減壓強化身心
手術後病人需補鋅
骨質疏鬆 補腎還要補脾
小兒全身發黃是病嗎?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8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胸悶就一定是冠心病?

譚健鍬


老年人的 胸悶,有時不 一定就是冠 心病。


心臟超聲 波,可以快捷 清晰地了解瓣 膜情況。


主動脈瓣解剖圖

    胸悶就一定是冠心病?

    在心臟科門診,最常遇見的就是不同年齡層次主訴“胸痛”或“胸口痛”的患者。對於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她們心臟有問題的機率本來就極低,許多人的不適感其實與焦慮密切相關,部分原因可能是肋間神經痛或胃炎。而對於中年女性,情況大致也是如此,但中年男性,我會警惕性高一些,畢竟他們患心臟病的機會比女性高得多。至於老年朋友,不管男女,心臟病都是需要重點排查的。

    有的朋友一到門診就提出要做冠脈CTA(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冠狀動脈,看看有無堵塞,其實他們多慮了。冠脈CTA的最大價值,我認為是用來排查慢性冠心病的患者,看看他們的心臟冠狀動脈有無慢性狹窄(當然偶爾也會發現有些人是慢性堵塞)。堵塞和狹窄,完全兩回事!如果急性堵塞,通常就是急性冠脈綜合徵,醫生一般有個判斷過程,根據是心電圖和抽血驗肌鈣蛋白,如果機會很大,醫生會建議冠脈造影、必要時擺支架(俗稱通波仔),CTA已不需要了。

    說起胸悶胸痛,說起心臟病,人們很自然地想到上述的冠心病,這說明我們這些年的媒體宣傳很有效,大家保健意識增強了。然而,胸悶胸痛,就只能考慮冠心病嗎?對於老年男性來說,與心臟相關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其實是主動脈瓣狹窄。對於這個問題,也許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容易忽視。儘管發病率沒冠心病高,但也不容忽視,嚴重的也可以致死,甚至猝死!這個病,叫主動脈瓣狹窄,簡稱AS。主動脈瓣位於左心室(心臟的主要泵血腔)和主動脈(人體最重要的大動脈)之間。可以說,這個連接部位就是生命之門,所有動脈血都是這裡開始供應全身,簡直就是生命起點!在心臟收縮將血液推入主動脈後,瓣膜會隨之閉合,防止血液回流到左心室。

    當主動脈瓣隨着年齡增長開始鈣化、僵硬,變得狹窄時,就會阻礙血液順暢地從心臟流向主動脈(即最常見的原因:退行性變),這常會引起呼吸短促、胸悶、疲勞、頭昏和暈厥等症狀。人老了,什麼都可以發生,看哪個部位老化得最快、最要命而已。年齡是主動脈瓣狹窄最重要的風險因素,該病在六十歲至六十九歲的患病率是百分之一點三上下,到了八十歲則高達百分之十左右。

    這些症狀的發展往往是漸進式的,有時候人們可能會忽視它們,而有部分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甚至沒有任何症狀。

    正常的主動脈瓣有三塊瓣膜組成,而有些人天生只有兩塊瓣膜,稱為二葉式主動脈瓣。通過二葉式主動脈瓣的血流會稍微不正常,會對瓣膜施加額外的壓力。這在兒童時期通常不至於有什麽症狀,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會導致瓣膜的鈣化和變僵硬,最終狹窄。需注意的是,主動脈瓣上的鈣沉積和身體攝入的鈣無關,你可以理解這只是一個身體老化過程。

    在主動脈瓣狹窄身上,當左心室收縮,血液流過增厚的主動脈瓣時就會產生湍流,發出隆隆聲或嗖嗖聲。有經驗的醫生用聽診器聽到雜音後,會建議病人做進一步檢查,主動脈瓣狹窄可以通過心臟超聲快速進行診斷。

    隨着時間的推移,AS患者胸悶、氣短會頻繁出現,並變得更嚴重。如不進行治療,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心臟不能有效地給全身泵血供能,可能會導致心力衰竭,進而引起死亡。一旦主動脈瓣發生狹窄就沒藥物能阻止它發展了,我們只能監測病情,手段是定期複查,必要時進行瓣膜置換術。

    醫生通常建議輕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每三到五年複查一次超聲心動圖,中度狹窄者應每一到兩年檢查一次,重度狹窄者應每六到十二個月檢查一次心臟超聲。

    說到傳統瓣膜置換,醫生會建議做開胸手術,用機械瓣或生物瓣代替病變瓣膜。這兩種瓣膜各有利弊。機械瓣更耐用,但需終生服用抗凝血藥物(如華法林)來防止血栓形成。而生物瓣術後不需要終生服用這類藥,但“保質期”是有限的,六十五歲以下的患者生物瓣磨損得快,大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人需進行第二次手術。總體來說,開胸手術適合年齡相對較年輕的患者。

    近年來,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已得到肯定,這是一種侵入性較小的方法,通俗理解,就是微創(創口只在大腿上的動脈),對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因為伴隨其他健康問題而不適宜開胸手術時。成功的TAVI術後,患者感覺更好,生活質量也會更高。

    譚健鍬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