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舊樓驗窗維修除社區隱患
新橋一舊樓昨日墜窗,導致途經的一老一幼受傷送院,幸兩人均無大礙。事發單位的獨居長者早已發現窗戶有問題,並自行用繩加固,待維修師傅擇日上門,詎料未及處理,便發生意外。
本澳現有約五千幢樓宇的樓齡逾三十年以上,不少缺乏維修,構成社區安全隱患。樓宇外牆失修、窗戶由高空墜落等,越見頻繁,“跌窗”尤其防不勝防。過去數年高空墜物不時發生,萬幸未釀成嚴重事故。離島區社諮會曾成立“關注跌窗專題小組”,深入調研,早在二○年已制訂報告,當中提出多項短、中、長期建議,包括加裝窗戶防墜鏈、更換高危窗戶配件、訂立驗窗指引和合資格驗窗技術人員制度、擬定檢驗窗戶資助計劃及推行第三者保險,甚至強制驗窗等,冀避免事故重覆發生。但時至今日,未見官方有針對性措施。
隨同樓宇進入老化周期,以及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長者居於舊樓,衍生的支援及關懷措施也越來越殷切。儘管相關部門、社服機構不斷積極開展如平安通、家居外展隊、獨居長者網絡等服務,以至興建政府長者公寓,但這些措施的深度、廣度、進度,追不上人口與舊樓“雙老化”的速度,鞭長莫及。
不少長者缺乏對舊樓的維修保養意識,亦可能因經濟問題而沒有實際行動。獨居長者與外界的聯繫就更少,往往只能透過倘有的親友、鄰里,甚至是社團協助。
香港早前推行“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範圍就包括檢驗、修葺或更換破損的窗戶。雖然本澳設有樓宇維修資助基金,但面向的是整幢大廈。能否考慮參考鄰近地區做法,面向特定人群,為長者自住物業提供財政資助或津貼維修自住樓宇的費用?這不僅可以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加強長者居住的安全,亦能保障城市及行人安全。長遠而言,除了長者公寓,政府亦需從多方面着手,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應對舊樓和人口老化的“雙老挑戰”,幫助居於舊樓的長者解決實際困難,共同維護這個城市的安全和諧。
夏 耘